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10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6 14: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几天去福建,参观了《大鱼海棠》的取景地承启楼,不觉感慨,中国古代人民真是充满了大智慧。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134fa00076221e5_w580_h580.jpg
《大鱼海棠》
在福建省西南雾气弥漫的山谷中,一座座身形庞大的土楼拔地而起,十分宽敞气派,经历数百年依旧完好如初。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1256b5f75014385_w640_h427.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71c471d007fbe5a_w640_h437.jpg
福建土楼
土楼最初的设计是为了抵御倭寇,建立三四层的巨型堡垒,可以在敌人来临时居高临下进行防守。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8870164b4f5f347_w640_h428.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f0181049f1fc4a3_w640_h426.jpg
福建土楼
土楼里边的面积也十分巨大,外环楼和内环楼层层环绕,作为客家人大家族聚居的场所,整个宗族生活在里边其乐融融。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8f3b8550f192d65_w640_h396.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7074990c0860d92_w640_h426.jpg
福建土楼
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独特魅力的部分,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其实不只是土楼,中国难得一见的建筑结构,真的是鬼斧神工。

| 老北京四合院

端庄的大门,精致的影壁,或长或方的院子里树影婆娑,生活在这个自足的清净世界里,的确是一种享受。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62c9d6f1cdece7d_w640_h427.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c5f166a5cec748b_w600_h400.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78bae2e5ca89ee0_w640_h427.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482235b61e23bce_w600_h390.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5750a739a9949f4_w900_h600.jpg
老北京四合院
| 苏州园林

脊角高翘的屋顶,江南风韵的门楼,曲折蜿蜒,藏而不露,充满了江南水乡古朴沉静的意味。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882637b925d8721_w640_h393.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4239485ba06fd77_w640_h640.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b6dedc9e58f1e93_w640_h640.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f97f9a8ff34e37a_w640_h640.jpg
苏州园林
| 徽州古民居

“粉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远远望去,好似一幅精致优雅的水墨画。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ea9602f6c5acea8_w513_h733.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909f013f1a663f0_w1080_h574.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128c55ba22a6661_w640_h671.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c1fc1bb606737fb_w640_h959.jpg
徽州古民居
| 黄土高原窑洞

窑洞与黄土浑然一色,这种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民居景观,是依托黄土高原生成的特殊建筑。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dd88a4e65e4dfe5_w1080_h691.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4d5f163460f1f96_w795_h494.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fdd4df61cee3be0_w640_h426.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442d16b7981d4f1_w841_h600.jpg
黄土高原窑洞
| 湘西吊脚楼

当我们走进湘西,随处都可以看见郁郁葱葱的山坡上,清澈的小河边点缀着这种古老的干栏式建筑。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16e64a6dcd50899_w640_h401.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6b9650c9b452c34_w564_h846.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98d0e708ee3e6e6_w564_h841.jpg
湘西吊脚楼
| 晋中民居

体现了中国北方民居质朴不失精巧、严谨不失雄浑、聚族而居不失错落有致的典型风格。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7788ac0dd87ce92_w640_h456.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ab76914886bffae_w640_h453.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93b3858a74e38e1_w640_h426.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2b7609442743189_w640_h425.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c6ac83201f7230a_w640_h427.jpg
晋中民居
除了小编以上列举的,中国还有很多特色民居建筑,如新疆高台民居、西藏碉房民居、内蒙古的毡包等。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是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而创造的杰作,时光赋予了她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浓厚的历史气息。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92de8459772fd4a_w640_h426.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d2916dda5c34940_w600_h600.jpg
中国传统民居
这些久历风霜、斑驳古老的历史建筑,一块块石砖,一根根梁木,似乎都诉说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的动人故事。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建筑虽然越来越靠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却逐渐遗失了中国独有的建筑文化。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6440104f2aeb7fd_w640_h450.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82b1567cd214af9_w550_h340.jpg
中国传统民居
近年来,国内各地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一批仿造国外建筑,许多网友调侃:“现在不用出国也能走遍世界。”

中国古建筑里的天人合一、风水学问等等传统理念色彩,就这么被哥特风、巴洛克、洛可可、拜占庭式等等欧洲文艺风格掩盖了它们本来的色彩。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68e8fd534fb1796_w640_h466.jpg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9650f8ebc5561f3_w640_h470.jpg
中国传统民居
与西洋建筑在国内遍地开花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量中国传统建筑因为年久失修而面临消亡的境地。

中国传统古建民居没有得到很好保护,拆真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各地大兴土木的同时,中式建筑式样却日渐没落。
中国正在消失的至美民居文化 看一眼少一眼! - 万达广场社区 - 4458a3397ef75ff_w584_h579.jpg
中国传统民居
再加之,为了城市的现代化规划,许多古建筑被各种西洋风格建筑取代,美观了之后,我们的文化却丢了,这是何其悲哀。

唯有传承,才有发展,希望这种不可再生的民俗、民族建筑文化会一直保留在我们的文化与历史之中。

来源:环球旅行  凤凰旅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6-17 07:4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