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上去面试,途遇一员工培训,他们在那里大喊:“我不能改变世界,但我可以改变自己。”声震寰宇,饱含革命热情,不过周围行人如织,面色匆匆,无人搭理他们。不论他们改不改变自己,这个世界都懒得搭理他们。
其实他们可以改变这个世界,七十多年前,一群喜欢集体呐喊的人把世界搅得天翻地覆,四十多年前,又一群喜欢集体呐喊的人把中国搅得天翻地覆。这群古斯塔夫·勒庞意义上的乌合之众,人不多的时候想改变自己,人数一多他们就会立马想着改变世界了。 2
我不能改变世界,但我可以改变自己。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这句话开始泛滥起来,究其根源,其滥觞于一篇心灵鸡汤:
在伦敦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在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我不知道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里,是不是真有这样一块墓碑,写着这样一段鸡汤味十足的碑铭,但就算真有这样一段话,它也显然不是改变自己的人生忠告,而改变世界的方法论。
只有一个想着要改变世界的人,才会想着要学习社会运行的法则,并利用社会运行的法则,以达到改变社会的目的,而一开始便想着改变自己的人,最终卷进社会运行的洪流中,下者成为苟活于世的庸众,上者成为摆弄法则的精致利已主义者,有的甚至成为社会法则的帮凶(社会法则有多面性,一则维护社会和平安定,一则扼杀人的多样性,即王国维所言:社会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这里指后者)。
3
总有一天,我们会变成我们所讨厌的人。我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
这句话仿佛是在说,我们也曾年少轻狂,我们也曾有梦想,但是我们总要长大。
又仿佛是在说,以前是自己还不成熟,这是成长的代价。
这句话说得如此悲壮,大有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之感。
我不知道,人长大了为什么就不能轻狂,不能有梦想,也不知,青苹果会长成自己所讨厌的红苹果。
是的,我就是那个不明白社会残酷的人。
是的,我也不敢说我从来没变过。
4
你变了。
这句话在影视剧中,大概会出现在两种情境中。
一:情侣分手前,你变了,你不在爱我了,你是个骗子,你说过要爱我一生一世的。变心。
二:好友决裂前,你变了,我不认得你了,你曾经是那么善良纯真正直忠诚经常扶老奶奶过马路,现在却变得丑恶虚伪势利奸诈还常扮老奶奶摔倒讹人。变性(性情)。
你看,咱们就是这样的茅盾,一方面希望改变自己适应社会,另一方面又希望有某些确定不变的东西以安抚我们的内心。
5
我变了吗?
应该是变了。我曾经愤世嫉俗,现在却变得不喜表态,甚至很多时候不喜表态,我厌恶应试教育,却并没有退学,我曾经以为我不会读完大学的。甚至,我决定考公务员了,不管多么的不情愿。
我从来没有改变过。
这句话如此铿锵有力,大有豪杰风范,我说不出。
那么,我要改变我自己吗?
改变一词一方面有革命热血般激情的气象,另一方面又有颓废堕落的气息。我不喜欢这个词。
另一个词更适合我。
挣扎。
我挣扎。
我在洪流中挣扎,我挣扎,是要学会游泳,好游到我向往的地方,虽然洪流汹涌,我未必能游到我想去的地方,但我不会削圆自己,被洪流冲入大海。 我不想溺死,但我也不想削圆自己。
我挣扎,证明我还活着,而不是顺流而下的浮尸。
文 | 谢小楼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积极今歌 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