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5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靡的夜场:博物馆如何面对新课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12: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夏天,随着北京、上海等城市推出一批博物馆延长开放的试点,博物馆开夜场有渐成趋势的苗头。在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刘超英看来,博物馆开夜场不仅是延长开放时间,还需要全面考虑安全、服务、形式,尤其是成本的问题。“千馆千面,不可一蹴而就。”刘超英提醒。
风靡的夜场:博物馆如何面对新课题? - 万达广场社区 - MAIN201908200853000375519923227.jpg
爆满的夜场

7月28日起,国家博物馆在暑期的每周日,将闭馆时间从下午5点延迟到9点。首个夜场,国博人头攒动,热度不输日场。

在“万里同风”新疆精品文物展的展厅里,讲解员被数十位观众团团围在中心,每次移动位置前都要先指挥“大军”:“请大家先去右前方玻璃柜那里等我!”观众随之散开、移动、再聚合,讲解员则见缝插针,挤到下一个展品前。

爱好历史和文物的数据工程师王强,大半天都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里。一边用微单拍照,一边捧着手机搜索,王强行进缓慢。当天晚上8点多,才走到宋代瓷器的位置,“这个展厅就可以看一天,以前每次都看不完。”在这个个人最长的观展日里,他总算一次把“古代中国”展看了个遍。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郑奕介绍,目前博物馆夜场活动主要有三类模式,第一类是仅延长展览时间;第二类是伴随展览开放,还有相关夜间文化教育活动,并且以后者为主体;第三类是在博物馆“过夜”,通常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观众用脚为博物馆夜场投了赞成票。国博首个夜场,有近4000名观众专门预约,加上日场未参观完的观众,峰值一度达到1.6万人。上海博物馆夜场预约通道开放后,十几分钟内,2000张门票一抢而空。

观众对夜场有特殊的期待,并且“胃口”越来越大。

今年7月,北京市发布13条措施助推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其中一条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博物馆、美术馆延长开放时间。国家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透露,暑期伊始有关部门致函国博,希望每周一天延时开放,进一步丰富首都夜间文化生活

据公开信息统计,今年暑期全国开夜场的博物馆至少在50家以上。除了京沪,广州也有11家博物馆、纪念馆齐开夜场,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省级大馆都开启了“夜游”模式。

北京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之夜”活动今年走到第14年,自然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史英周参与了全部14届,在他看来,观众对夜场有特殊的期待,并且“胃口”越来越大。

“家长早早预约好了,等到这天晚上,带孩子来到博物馆,他们希望能看到与日常参观不一样的东西,”他说,“这就需要博物馆根据自身特点推出文化活动。”

每一次夜场都是一场大考

“人们往往觉得,夜场与白天装满观众的博物馆是不一样的。”郑奕认为,“夜晚的博物馆安静神秘,带给人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对北京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来说,每年的“博物馆之夜”是一个节日,也是一场大考。虽然已经办到了14个年头,危机感并没有减弱。

自然博物馆是长方体结构,西门为正门,出入口均在这一侧;东、南、北三面也开了门,作为消防应急通道,平常不开。8月12日晚间,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三道门也都打开了,均有一名安保人员值守。

刘超英认为,博物馆开放夜场,不是简单延长几个小时开放时间而已,而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为大部分博物馆场馆设计、人员构成、经费额度、设备设施等,都没有考虑到夜间开放的需求。如今突然要开夜场,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很可能短期达不到预期效果。

国博延时开放时,北侧观众入口景观照明采用“重大模式”,但照度仍旧不足。为此,入口还特别增加室外照明灯,保证通行区域的明亮。馆内,西大厅开启夜间参观模式,一号中央大厅开启特定模式,西门出口打开下照金卤灯,方便观众夜间安全通行出馆。

加班的工作人员很疲惫,博物馆员工一直靠着奉献精神在工作。

由于大多数博物馆今年年度计划中都没相应安排,夜场潮流的突然到来也意味着活动占用的资源,需要博物馆自己省出来,包括能源使用、物资消耗,以及人员超长时间的工作。

下午5点之后,国博夜场模式正式开启。8部直梯和20部扶梯不间断运送观众,专门看护这些电梯的司梯达到22人,还有6人随时待命,负责检修电梯故障。

晚间开放,晚饭是个避不开的问题。国博全馆设了3个食品销售区,可同时满足近500人用餐。临窗可以俯瞰长安街的咖啡厅还有60多个座位,另外,各层都有自动食品售卖机,总计19台,每台都能提供数十种零食和饮料。

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连续5天的“博物馆之夜”时,所有部门全员参与,每天晚上,七八成工作人员都在加班。

“晚上观众兴致勃勃,但加班的工作人员很疲惫,博物馆员工一直靠着奉献精神在工作。”刘超英也担心,长时间工作,会对服务造成影响。

夜间开放需要持续的照明,可能带来电气隐患,而古建是最怕火的。

古建类博物馆大多是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责任重大。同时,这些博物馆空间一般较为狭窄逼仄,有的需要登楼观景,有的需要在廊道中穿行,对观众的参观安全也是考验。

政府对博物馆的补贴,是依据预测流量和场馆面积等来决定水、电、煤、气的补贴额度。临时增加的夜场,没有额外补贴,需要博物馆从本身就不多的经费中自掏成本。

自然博物馆为“博物馆之夜”找到了经费来源。由于每年活动众多,博物馆之夜与该馆其他一些品牌科普活动打包,申请了“玩转科学”科普活动市财政专项经费。

大多数博物馆没有这样的幸运。“很小的馆本身经费就不多,很大的馆单次夜场新增的投入又很大,都不太容易。”刘超英说,现在开放夜场的博物馆都是“自己撑着”。

夜场指导规范应抓紧研究

博物馆夜场正在重塑市民参与文化生活的习惯。“这意味着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观照下,在‘迈向真正的公共性’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郑奕说。

在北京,博物馆夜场是点亮夜经济的一环,也被冀望于打造夜间消费“文化IP”。

夜游国博也成为王学勤这个暑假在北京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原本晚上出游的计划只能想到鸟巢或后海,但博物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博物馆是很有人情味的地方,如果晚上逛博物馆成了很时尚的行为,整个城市文化氛围也会提升。”她说。

倡议发出之后,又有不少博物馆、纪念馆开始探索夜场开放。7月,中华世纪坛开始每周末延长开放;8月7日“七夕”当天,北京17家博物馆同时开夜场。
“参观博物馆本身不产生经济效应,但会带动餐饮等其他消费。”刘超英说,“博物馆热”刚刚兴起,此时推出“夜游”是正当其时,有关部门需要在试点基础上抓紧研究,对更多博物馆进行夜场活动的指导和规范。(倪伟)

来源:新京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9-25 22: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