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6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你的表扬留到最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15: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到晚上7点,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一天,一个老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众童呜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次日,这位老人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众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疏稀而弱小。第三天,老人又对孩子们说:“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二粒。”众童纷纷跳下汽车,皆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这个故事中,老人的智慧其实反映了心理学上的“阿伦森效应”。
把你的表扬留到最后 - 万达广场社区 - 04204f73aac04dc8a3aa826065f1a2ab.jpg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参试者接受四组人的“评价”,然后观察参试者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人始终对参试者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实验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人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阿伦森认为,人们会更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而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评价越来越差的人。

人们之所以会对奖励减少不满,是挫折感在起作用。追求发展是普遍的愿望,人们总是希望自己得到的越来越多。如果事与愿违,得到不增反减,就会引起挫折感。递增的挫折感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反感。就像故事中的小孩,得到的奖励越来越少,就越来越没动力和热情。

阿伦森效应对我们有两点启示。一是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需要始终保持发现他人优点的眼光,避免初相识时过多的赞美而熟悉后变成指责,要学会对他人保持更多积极的评价,促进关系良好发展;二是在自我形象管理中,要保持稳定向上的表现,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而造成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减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麦舜翩

来源:人民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17 23: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