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7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各地倡文明祭扫 让清明不再“烟火纷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2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张张颇具中国风的“清明祭思卡”如邮票一般贴在一个巨大的“信封”上,“信封”上写有“天堂信箱”字样,“将人间的爱寄往天堂”正是这块由塑料制成的“天堂信箱”的职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哈平路、向阳山及天河园三大殡仪馆,自3月24日起设立了“天堂信箱”和“天国银行”,市民可将写给逝去亲人的信件、邮递的冥币投入其中,由殡仪馆将其集中烧掉,帮助市民传达哀思。
  罗氏姐妹20年来每年清明都到哈平路殡仪馆祭奠她们的父亲,今年她们放弃了以往烧纸钱的祭奠方式,而选择了“天堂信箱”。她们认为,这种新的方式也是寄托她们思念之情的途径,而且更文明、更卫生、更安全。
  类似的活动及服务近年来在中国各地方兴未艾,“绿色殡葬”、“网络祭奠”、“文明祭扫”等呼声不绝于耳。
  2011年清明节期间,广东省广州市就已经出现了“天堂信箱”这种供人寄托哀思的途径;湖北省武汉市还推出了江上祭祀专航,逝者亲友可乘船将菊花撒入江中;安徽省合肥市也开展了“鲜花共祭”活动,取代传统的“放炮烧纸”;今年,吉林省长春市首家数字陵园于清明节期间开通,推出网络祭奠。
  据哈尔滨市殡葬事务管理所政工科科长韩金瑞介绍,除“天堂信箱”和“天国银行”外,本次清明文明祭扫系列活动还有“植树祭扫”“音乐祭悼”“骨灰撒海”“鲜花换烧纸”等,并设立“清明民俗文化展”,借以展示清明传统文化、倡导文明祭扫方式。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孝道,而对已故先人的祭奠缅怀则成为孝与礼的集中展示。尽管中国各地扫墓习俗不同,但通常在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等日子,晚辈要准备包括烟、酒、纸钱等在内的祭祀用品,到死者坟前进行祭祀,以表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哈尔滨此番采用的“天国银行”,则是在不改变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所做的创新,由殡仪馆集中收集焚烧,更便于管理。
  在哈平路殡仪馆也有集中焚烧处,烟火缭绕、灰尘扬撒。市民王奶奶在一僻静处与老伴儿默默地点上几炷香、摆几碟瓜果,祭奠三年前逝去的母亲。王奶奶觉得,母亲90岁去世,自己年纪也大,不太能接受新兴的祭祀方式,还是采取传统方式,不过简单一些就好。
  传统的祭祀方式需要在逝者坟头焚烧纸钱、放鞭炮、燃香,而这些坟址往往在山林农地之中,山火常常因不慎而触发。去年4月,山东省青岛市就发生了一起因“烧纸”祭祀造成的山火,造成2人丧生。
  此外,传统祭祀方式还容易造成空气污染。据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陈家厚介绍,焚烧纸钱主要造成的是低空污染,易形成颗粒物的扬尘,而燃放烟花爆竹更容易造成空气污染指数的上升。
  而且,大量祭祀用品消耗也是对自然资源的浪费,日益奢侈化的祭祀用品对各个家庭而言也是一种“面子”负担。王奶奶表示,自己近年来每年清明花在祭祀用品上的钱就有200多元。
  韩金瑞介绍,去年哈尔滨市有120万人到市属的5个殡仪馆、2个公墓祭扫,市民也需要有寄托哀思的途径,文明祭扫活动的开展不能靠堵,要疏导。今年,仅一个清明节政府就投入40万元,文明祭扫的活动对市民完全免费。
  除祭祀方式正面临变革外,传统的殡葬方式早已面临现实资源的挑战。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土葬是传统的殡葬方式,但土地资源的稀缺也让墓地价格越攀越高,社会上还因此出现了“死不起”的声音。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所教授萧放认为,新兴的各种祭祀方式是好的,可以作为传统祭祀方式的有益补充,使祭祀形式多样化,但考虑到国情民情,很难直接取代传统的方式,也不应成为强制的行政手段。此外,萧放并不认同将“文明祭祀”与“传统祭祀”相对立的说法。他认为,传统并非不文明,只是传统的一些做法应该在保证安全、环保、于大家无害的情况下进行。
  中午时分,哈平路殡仪馆院子里依旧人头攒动。罗氏姐妹将写满她们心情的“祭思卡”郑重地贴到了“天国信箱”上,默默地在卡片前站立了一会儿,然后缓缓离去……


该贴已经同步到 RedFox的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5-5 07: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