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30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呼市快讯] 呼和浩特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19: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呼和浩特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节 “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3、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第100号
  4.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5)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6、《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7、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3号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
  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2010修订)
  10、建设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建城[2007]215号
  11、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方法》[2002]第112号
  12、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
  13、“《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事部、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城建(2003)148号文,
  1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1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16、国家林业局《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2007年)
  17、《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建标[2002]第135号 (cjj/t85-2002)
  18、《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建标[1992]第322号(gbji37-90)
  19、《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34-2002)
  20、《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t81-98)
  21、《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0041-92)
  22、《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gb50049-94)
  2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gb 50337-2003)
  24、《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j 27-2005)
  25、《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 (cjj/t 65-2004)
  26、《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 106-2008)
  2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 17-2004)
  28、《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18484-2001)
  29、《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2001)
  30、《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t 276-2006)
  31、《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7-2005)
  3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给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33、《内蒙古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
  34.《内蒙古绿色能源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
  35、《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20)》(2009年)
  3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37、《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化条例》(2005年)
  38、《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条例》
  39、《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呼和浩特市政府)
  40、《呼和浩特市城市供热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2006年9月29日
  41、《呼和浩特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2年11月
  42、《呼和浩特市盛乐园区热电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2006年7月
  43、《呼和浩特市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发展指导意见》呼和浩特市燃气管理办公室,2007年6月
  44、《呼和浩特市天然气配气管网工程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重庆川东燃气工程设计研究院,2010年10月
  45、《呼和浩特市加快天然气发展建设实施办法》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2006年1月1日
  46、《苏—东输气管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长庆设计研究院
  47、《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呼政发 [2011]11号)
  第二节 “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及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按照“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的要求,全面实施“一核双圈一体化”战略,推进实施“东优、南拓、西联、中兴”的生产力空间开放战略,紧紧抓住发展的有利契机,大气魄、大手笔构筑和实施一批城市建设项目,努力把呼和浩特塑造成为具有时代特色和个性魅力的“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草原文化名城”。
  二、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城市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发展原则: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心,结合城市新区空间拓展和开发区建设,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城市基础设施应有一定的超前性,才能有足够的余地来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
  ――统筹城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加大新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绿色引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走高端、高效、低碳、绿色的发展道路,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上迈出更大步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填补欠账,提高并重。着力解决“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填补以前欠账问题的同时,提高首府首位度,将首府城市建设成为“天蓝蓝、草青青、绿树成荫、适宜人居”的边疆重镇。
  三、“十二五”城市建设总体思路
  以建设加快推进“一街五区”建设为主体,打造首府“三大板块”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框架;全力推进实施“东优、南拓、西联、中兴”的生产力空间开放战略,以补足城市短板、加强民生工程为核心,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以生态文明塑造魅力城市,政治文化中心为基础,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努力打造一流首府城市。
  第三节 “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内容及范围
  一、“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时限及内容
  本“十二五”规划编制本规划年限是2011年-2015年,内容为呼和浩特市市政道路、桥梁、路灯,园林绿化、供热、供气、垃圾场站建设、建筑业、建筑节能减排为编制内容。
  二、“十二五”城市建设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力争我市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更加凸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力配合“东优、南拓、西联、中兴”的生产力空间开放战略的城市建设道路网络,以安全、高效、清洁为重点的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以宜居为目标的自然和谐绿色的城市环境体系,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建设水平进入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
  三、“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目标
  1、优化主城空间结构,有序扩张中心城区规模
  按照“填平补齐、完善提高”的要求,推进主城三个板块改造和建设,“十二五”期间,推进主城区三个板块改造和建设,以通道街、大南大北街以西至西二环为第一板块,要着力改善人居、补齐“短板”,重点推进成吉思汗西街整体规划建设,拉动城市向西发展。通道街、大南大北街以东至东二环为第二板块,要着力完善功能、提升品质,重点加大配套功能建设力度,建设精品街区,提升绿化水平,完善交通体系,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东二环以东的“一街五区”为第三板块,要着力拓展空间、打造亮点,重点抓好“一街两区”建设,坚持高水平整体规划,高质量集中建设,高标准严格管理,把新华东街东延伸段以及区市两级党政办公区和东客站周边,打造成现代化首府城市的新亮点。
  2、高标准建设呼东新区
  按照“一街五区”的新区发展规划,高标准改造和建设新华大街东延伸段,加快东客站交通枢纽区、如意总部基地、空港物流区、高职园区和滨河新区建设,努力打造功能完善、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型城区。
  3、提升中心城区建设品位
  围绕历史文化区、商业中心区、文化体育中心区、行政金融会展中心区的功能布局,加大配套建设力度,着力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充分体现现代特点和民族特色,按照东西贯通、南北呼应的原则,集中力量打造新华大街成吉思汗大街、二环路、锡林路、通道街和大南大北街等精品街区,打造蒙元文化、民族特色、城市现代景观轴。提升中山西路商业中心区整体水平,培养建设城区东部、南部商业中心。实施内河整治,完善环城水系生态景观带。以大青山沿山山坡治理和大黑河两岸绿化为主要内容,建设城市绿色带,提高园林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
  4、提升主城公用设施承载能力
  按照“干道快速化、节点立交化、道路网格化、管理智能化”的思路,建设城市快速路,新扩建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建设互通式和分离式立交,“十二五”期间,二环路建成全线立体交通,主干道快速通行能力显著增强,形成快速便捷的城市路网结构,加快排水、燃气、热力等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建设。按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标准,进一步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成东郊垃圾处理场,扩建西郊垃圾处理场,建成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
  5、加快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
  以改善群众居住和生活环境为目的,深入实施“新亮 美 绿 净 畅”工程,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完善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和绿色空间。推进成吉思汗西街整体规划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集中安置,统筹解决城市发展与居民保障问题,重点加快推进二环路周边的“城中村”改造,按照《呼和浩特市“一核双圈”组团式发展区规划》,在二环路与绕城高速之间打造若干个组团发展区。
  6、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场化水平显著提高。
  力争到2015年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初见成效,为“十三五”末期能够实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城市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全市生态状况继续好转。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进一步开放,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多元化。转变供热、燃气尤其是中小锅炉拆并整合、管网改造的投资模式,盘活存量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力度进一步增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监管机制完善。
  第二章 “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简要回顾
  第一节 基本情况
  一、区位条件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北京向西部地区辐射、转移推进过程中的第一个首府城市,肩负着华北与西部联系承东启西桥头堡的区位作用。
  呼和浩特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沿边城市,与蒙古国间便捷的交通联系和密切的社会经济往来,使其成为我国北方对外经济联系和国防安全的重要基地,具有发展成为北方内陆的重要国际性城市的区位条件。
  呼和浩特市南邻晋陕蒙三省区交汇地带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从而成为大同、榆林、鄂尔多斯“黑三角”地区资源开发的后方基地城市。
  二、.行政区域 呼和浩特市辖4区,包括新城区、玉泉区、回民区、赛罕区4个市辖区。
  三.自然条件 市域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热,春季干旱多风,秋季日光充足,气温日交差和年交差大。年均气温在3℃—7℃之间,冷暖变化剧烈,无霜期较短;年降水量在350-500毫米之间,集中在夏季,蒸发量大,日照长,大风日数多,年大风日数为20-40天,其中70%左右出现在春季。伴随春季大风的另一个灾害性天气是风沙和沙尘暴天气。对我市的市政工程工期具有极大的影响。
  四、.文物古迹 呼和浩特市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1986年,呼和浩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呼和浩特的建城历史始于公元前四世纪,至今已有2300余年的历程。呼和浩特地区也是我国北方较早出现城市和我国历史上建造城市较多的地区之一。悠久的历史为呼和浩特市留下了无数的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其中全国文物保护重点单位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第二节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总结
  “十一五”时期,我市紧紧抓住全面落实首府“十年巨变”战略目标的历史机遇,紧密结合实际,争取创建了“环境模范环保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实现了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巨变式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是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实现巨变式发展的时期,也是城市建设大发展的时期。在这个重要的时期,我市借助“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契机,城市建设从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出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共完成道路、桥梁、路灯、园林绿化、排水、供热、燃气、环卫设施新建、改建项目几百项,使城市面貌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城市配套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为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2010年底,我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了10.2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005年的22.21%提高到35.69%,人均公共绿地由2005年的8.55平方米提高到15.39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提高到78.6%;燃气普及率由2005年的85.8%提高到94.03%;万人拥有公交车辆由2005年的7.78标台提高到14.97标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05年的83.94%提高到97.88%,城镇化率达到61.4%。
  ——道路、桥梁、路灯工程
  “十一五”期间相继实施了新建、改建道路工程83项,其中建设车行道面积273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71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369基、城市道路照明灯达135千盏,铺设雨水管道43000延米,铺设污水管道29000延米,建设桥梁7座(成吉思汗西街红山口沟桥、成吉思汗西街西扎达盖河桥、太平街八中桥、锡林路跨小黑河桥、云中路跨小黑河桥、建设农大过街天桥、北垣街跨东二环桥),下穿通道2座(滨河南路下穿锡林路通道、滨河北路下穿锡林路通道),极大地改善了我市路网结构,形成了核心区以二环北路、二环南路、二环西路和二环东路及延伸线及绕城高速路形成“八横八纵”城市道路框架,核心区内以常速交通联系的为主要通道,形成了由北往南依次为成吉思汗大街、海拉尔路、新华大街、汇金道—鄂尔多斯路,由西往东依次为盐站西路—云中路、通道路—昭君路、兴安路的骨架路网结构,骨架路网内以防风林南街、大学路、巴彦淖尔路、昭乌达路等一般主干路和次干道相互交叉的方便、快捷、功能明确、人车分流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了路网功能,同时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完善了城市照明设施。
  ——园林绿化
  到2010年,我市建成区内综合性公园由2005年的8处增加到14处,专类公园由4处增加到7处;游园绿地、广场绿地和街旁绿地共增加67处。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城市面貌大大改善,绿化档次不断提高,城市绿地面积由2005年的3508.49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5655.64公顷,新增绿地面积2147.15公顷,城区绿地率从24.53%增加到34.03%,绿化覆盖率从26.05%增加到35.6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8.54平方米增加到15.39平方米,提前一年完成了《呼和浩特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任务指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详见表一)
  表一  首府“十年巨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成果一览表
  阶段任务年度园林绿地面积(ha)绿化覆盖面积
  (ha)建成区
  绿地率(%)建成区绿化
  覆盖率(%)人均公园
  绿地面积
  (m2)
  十五期间完成
  “小变”20012534259718.9619.484.47
  20022666271220.0720.454.97
  20032916310122.1522.534.51
  完成
  “中变”20042946315421.8223.366.22
  20053509372524.5326.058.54
  十一五期间完成
  “大变”20064239451528.3030.1010.60
  20074791506731.9033.8013.90
  20085136541133.3535.1416.08
  完成
  “巨变”20095183545933.6635.4516.04
  20105656593134.0335.6915.39
  ——城市供热工程
呼和浩特市“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 - 万达广场社区 - 20110407172835001.png
截止2010年底,呼市房屋建筑总面积为7906万平方米,总供热面积达到755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为6469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为81.8%。其中热电联产供热面积1523万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的20.2%;大型热源厂供热面积1904万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的25.2%;区域锅炉房供热面积2329万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的30.8%;清洁能源供热面积为713万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的9.4%;分散小锅炉房供热面积1086万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的14.4%。见供热面积分布图:
  “十一五”期间,根据《呼和浩特市城市供热规划(2005—2020年)》的规划内容和“十一五”城市建设要求,完成的集中供热工程和十万平米以上锅炉房和小锅炉的建设情况如下:
  1、金山开发区西南新建的金山热电厂,建设完成规模为2×300mw供热机组,设计供热能力629.28mw,可供热面积约990万平方米。
  2、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的金桥热电厂,建设完成规模为2×300mw供热机组,设计供热能力582mw,可供热面积约970万平方米。
  3、位于市区东北部的三合村热源厂,扩建完成规模为1×29mw+4×70mw的热水锅炉,增加供热能力309mw,增加供热面积约520万平方米。
  4、位于市区东南部的桥靠热源厂,扩建完成规模为5×58 mw热水锅炉,增加供热能力290mw ,增加供热面积约483万平方米。
  5、市区西北部新建的光明热源厂和巴彦热源厂,其中光明热源厂已建设完成规模为2×70mw的热水锅炉,设计供热能力140mw ,可供热面积约240万平方米;巴彦热源厂已完成规模为4×70 mw热水锅炉的设备招标工作。
  6、如意开发区的如意热源厂,扩建完成规模为1×70mw的热水锅炉,增加供热能力70mw ,增加供热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对现有的供热系统进行了节能改造, 并对供热管网进行了新建、改造。
  7、目前我市十万平米以上锅炉房的供热面积2329万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的34.6%。其中51座锅炉房的二级管网急需改造,51座锅炉房中最早的于1985年投产,最晚的于2007年投产。
  8、目前我市有十万平米以下分散小锅炉房供热面积1806万平方米,占供热总面积的16.9%,并且二级热力管网已覆盖全市。
  9、截止2010年底,我市共安装计量装置的面积约1100万平方米,其中既有建筑改造安装计量装置面积约74万平方米。
  ——城市燃气工程
  我市现有的气源为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现有的天然气输配系统格局为次高压—中压a—中压b—低压四级系统供气,“十一五”期间,通过对天然气管网的建设,天然气输配工程新建年输配天然气21444亿立方米,使燃气普及率达到了92.02%,我市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为东至白塔机场,西抵金山开发区,南到和林盛乐园区,北达110国道,二环路以内的居民天然气使用率可达99%。
  ——公共客运交通
  “十一五”期间我市公交线网日益完善,基本实现了有路就有公交车的目标,并投资2.35亿元,推广了大容量、低污染的环保车辆。到目前,我市拥有公交车辆达2096标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4.97标台。
  ——建筑业
  “十一五”期间,我市建筑业总产值累计完成780.3亿元,年均增长12.2%;建筑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71.1亿元,年均增长17.2%;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完成14.3亿元,年均增长7.0%;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累计达689144人,年均达137828人。截至2010年底,我市共有建筑业企业329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123家,其中一级企业14家,二级企业29家,三级及以下企业80家。专业承包企业127家,其中一级企业7家,二级企业31家,三级企业86家,不分等级3家;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13家;劳务分包企业66家。这些企业包括房屋建筑、铁路、公路、电力、水利、市政、消防、安装、商砼等各个门类,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建筑承包商体系。
  “十一五”期间,我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累计达475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1883万平方米。工程质量获奖情况:草原杯9个(自治区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自治区样板工程32个;青城杯39个(全市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市级优良工程43个;青山结构杯43个;用户满意住宅工程96个。安全文明工地获奖情况:2006年至2009年累计获自治区级安全文明工地称号102个;自治区安全文明示范工地14个;市级文明工地236个。
  ——建筑节能减排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新建建筑节能方面,全面执行65%的节能标准,把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完整贯彻到设计、施工的全过程,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了100%。
  1、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方面,
  我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总面积为97.10万平方米,现已完成改造工作。迄今,两年共完成129.04万平方米,连同自治区直接管理的56.83万平方米,共完成改造总面积185.87万平方米。圆满完成自治区下达我市的十一五期间13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
  2、可再生能源建筑方面
  呼和浩特市是经国家发改委认定的“太阳能利用示范城市”,我市共获批9项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主要应用技术类型为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采暖技术、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土壤源热泵技术、污水源热泵技术等。
  3、启动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和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推广应用蓬勃发展。
  呼和浩特市“十一五”期间出台了《关于在建筑工程中大力推广太阳能利用和建筑一体化技术的通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若干规定>的实施意见》,《呼和浩特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呼和浩特市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工作实施方案》等可再生能源相关的政策,并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纳入“十一五”建筑节能的总体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建筑节能实现节约38万吨标准煤的目标;发展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实现替代常规能源1万吨标准煤的目标,充分利用太阳能、浅层地能、污水余热、风能、生物质能等对建筑物进行采暖、制冷、热水供应、供电照明和炊事用能等,促进建筑用能的可持续发展。
  ——垃圾收集、处理场站建设
  “十一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逐年上升,2010年已达100%的垃圾收集率,我市生活垃圾进行全面收集方式主要采取果皮箱收集、垃圾集装箱收集、作业车辆流动收集、垃圾转运站收集。
  “十一五”期间,我市现有两座垃圾处理场,分别是呼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呼和浩特市美商生活垃圾生化处理厂(现更名为京城固体废弃物处置公司)。
  呼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一期扩建工程于2009年3月15日开工建设2009年10月底完工;呼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2010年6月初开工建设。现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我市现在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1780吨/日,垃圾无害化年处理量50.58万吨,2010年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88%。
  ——信息技术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12319城建热线已经成为我市城市建设信息共享和便民措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建立了城市建设信息网网站,同时建立了“城市建设数据库”,开通了电子邮箱和市民信箱,为网上办公创造了条件,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政务公开、便民服务水平的提高。
  我市的城市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城市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进度,城市道路网结构不完善,单中心布局致使交通过于集中;城市中心绿地、生产绿地严重缺乏,城市各类工程项目配套的绿地指标得不到保障,园林科研成果与实际绿化建设脱节;大型热源厂集中供热面积比例较小,供热、天然气管网中大部分二级管网急需更新,供热计量收费工作开展缓慢;建筑业企业资质结构不合理,建筑业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建筑市场存在不规范行为;建筑节能法规体系不完善,建筑节能执行力度不到位;垃圾处理工艺简单不规范,垃圾场管理水平低、垃圾管理体制落后等。
  “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首府“十年巨变”目标紧密结合,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城市“新、美、亮、绿、净、畅 ”六字方针为主的高品位、上档次、见成效的城市景观“民心”工程, 形成了构建环保型首府城市、森林城市的框架,使呼和浩特市城市功能更趋于完善,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有了明显提升,投资环境得以较大改善,带动和促进了城市快速发展,营造了环境优美、舒适宜人的居住空间,并形成了呼和浩特独特的城市景观和良好的城市形象,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跨越。
  第三章“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第一节 “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科学编制“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对于我市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的战略目标,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呼和浩特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确定的发展蓝图,主要任务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加大市政道路、桥梁、路灯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呼和浩特现代化城市交通的新框架
  “十二五”期间,首府市政道路建设将紧紧围绕城市“三大板块”改造建设进行。在“十一五”时期中心城区业已构成的“八横八纵”的基础上,加快“一核双圈一体化”进程,按照“中心城区集中发展,周边地区组团发展”方式继续向东、向南推进。强化道路设施建设,完善内部路网设施,力争“十二五”末,构建一个“十横九纵”为主,包括快速路、主干道以及次干道、支干道和小街巷构成的严密、通达、便捷、高效的现代化城市道路网络体系,为首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首府市民生产生活服务。
  “三大板块”中,第一板块即西部板块的市政道路建设,(包括“六横四纵”,“六横”即二环北路、成吉思汗大街、海拉尔西街、新华西街、鄂尔多斯西街、二环南路;“四纵”即二环西路、盐站西路—云中路、巴彦淖尔路、通道路—昭君路。)遵照“填平补齐、完善提高”的要求,为切实加快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的步伐,重点打造以自治区广电大厦为中心的文化艺术和高端生活区一条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老城区部分道路进行改造,新建、续建部分路段,杜绝拉锁路,打通断头路,解决交通拥堵,使首府西部板块道路尽快通畅便捷起来。
  第二板块即中部板块的市政道路建设,(包括“十横四纵”,“十横”即二环北路、成吉思汗大街、海拉尔大街、新华大街、乌兰察布东西街、大学东西街、鄂尔多斯大街、二环南路、世纪十八路、三环南路;“四纵”即锡林郭勒路、哲里木路—昭乌达路、兴安路、二环东路。)主要任务是“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集中力量打造新华大街、成吉思汗大街、锡林路、呼伦路等城市主干道,建设精品街区,提升城市形象,并向东部、南部推进,缓解中心城区压力,加快二环路立体交通改造,拓展世纪路、三环南路,提升主次干道和小街巷的通达能力,形成快速便捷的城市道路网络。
  第三板块即东部板块的市政道路建设,主要任务是“拓展空间、打造亮点”。(包括“一横一纵”)即建设机场路、车站前街为主的十字轴,加快城市新区道路建设,全面启动城区现有道路改造提档升级。“十二五”时期,要抓好“一街五区”新区建设,近期重点抓好“一街两区”市政道路建设,打造新华东街延伸段以及区市两级党政办公区和东客站周边的高质量、高标准的现代化城市道路框架。
  快速路即两横两纵(二环北路、二环南路、二环西路和二环东路)及机场快速路、车站前街。规划城市快速路共长113.44公里,路网密度为0.33公里/平方公里。
  “十横九纵”结构性主干路的路网
  “十横”: 规划横贯片区并沟通东西组团的城市主干路主通道,由北往南依次为二环北路、成吉思汗大街、海拉尔大街、新华大街、乌兰察布东西街、大学东西街、鄂尔多斯大街、二环南路、世纪十八路、三环南路。
  “九纵”:规划横贯片区并沟通南北组团的城市主干路主通道,由西往东依次为二环西路、盐站西路—云中路、巴彦淖尔路、通道路—昭君路、锡林郭勒路、哲里木路—昭乌达路、兴安路、二环东路、车站前街。规划城市主干路总长343.03公里,路网密度为1.15公里/平方公里。
  此外,“十二五”期间,首府市政桥梁建设将规划城市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路口以设置互通式立交为主,城市快速路与主干路相交处以设置分离式立交为主,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路口以平交渠化为主,其他路口以平交为主。立交除保留现状2座外,新规划设置互通立交16座。
  二、城市绿化以增加核心区绿化、扩大城市绿网建设为核心,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园林规划布局与城市规划布局一致,采用集中组团式布局结构,以现有城区为中心,集中式发展。形成中心区—新区—外围区组团的结构。
  中心区:包括京包高速公路以南、乌素图沟以东、哈拉沁沟以西、小黑河以北所围合的区域;
  新区:为大、小黑河之间及哈拉沁沟与哈拉更沟之间的区域;
  外围组团:包括金川工业组团、金桥工业组团、白塔空港物流组团及金川南区工业组团。
  根据城市布局的特点,该规划主要以实现“一核”、“一区”、“双圈”、“三环”、“四横二纵”的总体框架结构,建立绿化背景、绿色廊道、绿化隔离带组成的绿地系统为目标。把建设重点放到增加核心区绿地面积和绿量、穿城河道绿化改造、道路及出城口改造及中心城区周边大环境的绿化建设上来。
  其中“一核”是指二环路以内的城市核心区;“一区”是指大青山保育区,即:利用自然形成的由北部山体向南流的河流及其两岸绿化构成的“六纵”景观轴、山前旅游生态景观区和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组成;“双圈”是指“环城生态公园”和“半小时生态旅游圈”,即由环城高速路两侧景观带与相连接的大小公园、古文化遗址、度假区组成的“环城生态公园”和五个旗县所在地、所属的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为节点营造“半小时生态旅游圈”;“三环”是指改扩建“二环路”景观带和新建“环城高速路”、城市“三环路”景观带,即将环城高速公路两侧各控制300~500米宽的防护林带、城市“三环路”两侧各控制100~200米的加厚绿带与已建成的“二环路”景观带共同构成城市绿地的“三个”生态景观廊道,形成城市主城区的主体轮廓。它既是城市的生态防护屏障,又是城市组团间重要的隔离带和景观带;“四横二纵”是指生态景观带,即:由成吉思汗大街景观带、原北郊防护林改造而形成的景观带、新华大街景观带和鄂尔多斯大街景观带构成的四横,由通道南北路、大南大北街、昭君路为一体的民族、宗教、文化、风情景观带和昭乌达路景观带构成的二纵。开发建设一批城市旅游景点,城市总体规划旅游发展定位与目标中的呼和浩特民族文化旅游区是以呼和浩特市城区为核心和依托的,因此,对东部的白塔、北部的大窑古文化遗址等进行建设、恢复与保护对发展呼和浩特市旅游业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城中村、旧小区、单位庭院、道路、小街巷等的改造,预留绿地,同时利用边角空地及节点空地开展绿化建设,充分合理地控制配套绿地。使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不小于95%。
  结合我市“东优、南拓、西联、中兴”发展战略,逐步落实东二环路以东“一街五区”绿地建设规划,在西、南两个方向重点营建中心城区与工业园区之间的卫生隔离带,着力提升城市核心区的绿化建设水平和档次,打造一流的首府园林。
  三、加大集中供热区域的热源和管网建设、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在“十一五”期间已完成的六大热源项目和小锅炉拆并整合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我市要逐步形成以热电联产供热为主,大型热源厂供热为辅,其它清洁能源补充的节能、环保的城市供热体系。要逐步将隶属于不同热力公司的供热管网科学地进行交叉连接、促进热电联产供热最大化,形成全市环状热网体系,促使热电联产最大化,最终实现一个热源、一个热网、一个区域的优化供热结构。要积极推进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加大供热计量改造的建设进度,加大对老化陈旧供热管网改造和小锅炉房拆并整合力度,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使供热有序进行,到2015年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
  (一)主热源规划
  a区(位于新华东街、机场高速路以北,110国道以南,哈拉沁沟以东的区域。“十二五”时期规划采暖建筑面积为140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罗家营热源厂和毫沁营热源厂,罗家营热源厂规模为420m热水锅炉,毫沁营热源厂规模为580mw热水锅炉。
  b区(位于北垣街以北,110国道以南,哈拉沁沟以西,通道北路以东的区域):规划采暖建筑面积为1550万平方米:主热源为三合村热源厂,扩建三合村热源厂,扩建规模为350 mw热水锅炉,总规模达到775 mw热水锅炉。
  c区(位于鄂尔多斯大街以北,北垣街以南,二环东路以西,呼伦贝尔路以东的区域):规划采暖建筑面积为2030万平方米:主热源为桥靠热源厂,扩建桥靠热源厂,扩建规模为420mw热水锅炉,总规模达到1000mw热水锅炉。
  d区(位于三环南路以北,北垣街、新华东街及机场高速路以南,二环东路以东的区域):规划采暖建筑面积为1680万平方米:主热源为如意热源厂和辛家营热源厂,扩建辛家营热源厂,扩建规模为560mw热水锅炉,总规模达到840mw热水锅炉。
  e区(位于环城公路以北,鄂尔多斯大街以南,二环东路以西,呼伦贝尔南路、金丰路及呼清公路以东的区域。“十二五”时期规划采暖建筑面积为2103万平方米):扩建金桥热电厂,扩建规模为2×350mw热电机组,热电厂总规模达到2×300mw+2×350mw热电机组,同时新建一座调峰锅炉房,规模为464mw热水锅炉。
  f区(位于铁路北路以北,110国道以南,通道北路以西,乌素图沟以东的区域):规划采暖建筑面积为1080万平方米:主热源为巴彦热源厂,扩建巴彦热源厂,总规模达到560mw热水锅炉。
  g区(位于鄂尔多斯大街以北,铁路以南,呼伦贝尔路以西,乌素图沟以东;鄂尔多斯大街以南、南二环以北、呼伦路以西、锡林路以东及金川开发区汇金道以东三个区域):规划采暖建筑面积为2085万平方米:主热源为光明热源厂,扩建光明热源厂,总规模达到420mw热水锅炉。
  h区(位于察哈尔大街以北,鄂尔多斯大街以南,锡林郭勒南路以西,乌素图沟以东的区域规划采暖建筑面积为1980万平方米):建设金山二电厂,规模为2×350mw热电机组,热电厂总规模达到2×300mw+2×350mw热电机组,同时新建一座调峰锅炉房,规模为464mw热水锅炉。
  i区(位于南三环路以北,察哈尔大街以南,呼伦贝尔南路、金丰路及呼清公路以西的区域及察哈尔大街以北,南二环以南,呼伦贝尔路以西,锡林路以东的区域,规划采暖建筑面积为122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沟子板热源厂和玉泉京能热电厂,沟子板热源厂规模为560mw热水锅炉,玉泉京能热电厂规模为2×350mw热电机组,玉泉京能热电厂建设完成后,沟子板热源厂可作为玉泉京能热电厂的调峰锅炉房。
  (二)辅助、补充热源规划
  在a、b、c、d、e、f、g、h、i共9个供热区域内预留15座具备条件的锅炉房作为该区域的补充热源,允许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扩建。在热电联产和大型热源厂供热管网敷设不到的供热区域,十万平方米以锅炉房是我市集中供热的重要补充热源,目前我市有96座十万平方米以上锅炉房,这些锅炉房二级管网运行多年,超期服役,腐蚀严重,跑、冒、滴、漏现象严重,运行质量差的情况。对十万平方米以上锅炉房的二级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其中2011年将对18座锅炉房的二级管网进行更新改造。更新改造过程中将充分考虑所供区域热负荷的现状及发展空间,适当增大管径,以满足供热需求,保证供热质量。对293座分散小锅炉房进行拆并整合,其中2011年拆并整合分散锅炉房106座,整合供热面积431.2万平方米。
  (三)热网体系建设规划和供热计量建设规划
  规划建设系统、科学的供热管网体系,将热电联产供热企业进行并网,选取热电厂主干线的适当位置进行连接,初步形成多热源并网系统,辅以其他大型热源厂为补充,保证各热源在安全额度内运行。多热源并网使多个热源可以互为备用,也可以互为利用,当一个热源发生故障,其它热源可以作为备用热源向其用户继续供热,提高了供热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当一个热源的用户负荷超过这个热源供热能力时,其它热源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热量,提高了热网的可扩展能力。多热源并网系统可充分体现供热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保证了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供暖质量并降低事故率。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分户控制改造力度,加大供热计量宣传工作,有效地推动按计量收费工作,使按计量收费供热面积不低于集中供热面积的25%。
  四、建设长—呼输气管道复线及环城高压天然气管线,形成液化气、天然气供应保障机制
  “十二五”期间燃气建设目标积极出台有利于天然气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条例,支持天然气、液化气节能减排的政策性保障措施,实现燃气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对燃气资源浪费现象的有效监管,大力投入管网、气源、加气站建设上,形成安全、稳定的燃气供应体系。
  (一)液化石油气建设规划
  在小黑河南侧1公里沿线建设4座液化石油气供气站,每座液化石油气供气站年供气能力1.6万吨,在二环路外侧东、南、西、北四方各建设2个液化石油气瓶装配送站,每个配送站年配送瓶装液化石油气能力为3000吨。将市区南侧三座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迁至大黑河南侧1公里处,分别靠近102、103省道和209国道,实现液化石油气的有效配置格局
  (二)天然气建设规划
  建设天然气高压管道总长约174km,具体为:自长-呼管线18#阀室建设高压管道,至察素齐门站,设计压力6.4mpa(表压,下同),管径dn300,长度约8.5km。从察素齐门站建设高压管道,沿长-呼管线向东敷设至呼和浩特绕城高速,继续沿绕城高速敷设至白塔机场附近,管径dn600,设计压力4.0mpa,共计全长约83.5 km。高压管道在绕城高速与呼准公路处开口,引分支向南沿呼准公路敷设高压输气管道至托县,管径dn600,设计压力4.0mpa,全长约60 km。绕城高速高压管道在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侧开口,向北建设高压支线至大黑河南岸,管径dn300,设计压力4.0mpa,全长约6.0 km。绕城高速高压管道在如意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侧开口,向绕城路内侧建设高压支线,管径dn300,设计压力4.0mpa,全长约5.0 km。由呼和浩特市城区向西,沿110国道建设次高压管道,实现金山工业园区由目前的压缩天然气供气向城市天然气管网供气的转变,管径dn300,设计压力1.6mpa,全长约11 km。
  配套建设中压输配系统中心城区中压a级、中压b级燃气管网如意、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压a级燃气管网;盛乐经济园区中压a级燃气管网; 金山、金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压a级燃气管网;和林县城关镇、土左旗察素齐镇、金川南区、托县城关镇、托县工业园区、鸿盛工业园区和高职园区中压a级燃气管网,并进一步优化改造市区燃气管网。
  (三)cng、lng加气站规划
  呼和浩特市境内建设液化天然气(lng)加气站计划
  站址选择建站数量建站道路
  呼和浩特市绕城路3座绕城路
  呼运公司停车场1座――
  小黑河镇1座s103省道
  白庙子镇3座s103省道
  沙尔营乡1座s103省道
  新营子镇4座s103省道
  喇嘛湾镇3座s103省道
  察素齐镇1座g110国道
  哈素海1座g110国道
  毕克齐镇1座g110国道
  榆林镇1座g110国道
  毫沁营1座g110国道
  罗家营1座g110国道
  金山开发区1座g110国道
  大黑河附近1座呼托公路
  宏盛园区内1座
  托县工业园区内托电北侧1座呼托旧公路附近
  托县出口处1座呼托高速公路
  托县工业园区南部1座呼准公路东侧
  合计28座――
  (四)呼和浩特市燃气及设备检测实验室
  为保证燃气气质、设备及材料质量符合国际标准,规划建设燃气及设备检测实验室,对进入呼市燃气市场的所有城市燃气气源气质、设备及材料质量进行检测,以保证城市燃气及设备材料的源头安全。
  五、建筑业形成新型产业队伍格局,推进生产模式转变,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
  “十二五”期间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鼓励建筑企业以资产为纽带进行跨地域联合重组,培养发展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总承包建筑业企业。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引导和鼓励企业拓宽业务领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资质等级。拓宽市内建筑企业的市场领域,力争市内建筑企业市场份额占到全市建筑市场份额的50%以上。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强化市场准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规范招投标行为。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具体分12项工作逐步展开:
  (一)优化企业资质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
  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是:提高建筑业企业整体素质,改变低资质的落后面貌,增加一级企业数量。鼓励并引导企业实现强强联合,加快培育特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壮大总承包企业实力。成立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资产规模大、融资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提高核心竞争力,形成以特级、一级总承包企业为龙头,带动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企业协调发展的互相依存、优势互补、配置合理的企业资质格局。
  (二)确立多元化经营框架,延伸产业链
  实施经营战略的转变,扩大投资在企业经营中的比重,把投资经营和工程服务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房地产开发、市政、水利、电力、路桥、园林绿化、矿山、通信、再生能源建筑、建筑智能、环保工程、高级装修等专业门类,创新跨行业、跨专业发展的思路,努力形成多业并举、多层次多元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三)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素质
  要增加科技研发、新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推进建筑科技创新,建立技术进步与生产经营目标相适应的运行机制,造就一支以优秀项目经理(建造师)为主体、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工为骨干的人队伍。“十二五”期间企业各关键岗位的持证上岗率要达到100%。
  (四)加强对外进建筑业企业的备案管理
  “十二五”期间,要加大对外进建筑业企业的备案审查力度。在对建筑市场进行普查摸底的基础上,对不备案、不服从管理且拒不整改的外进企业,坚决清出我市建筑市场,停止其在我市的投标活动,待其整改后予以恢复。“十二五”期间,外进建筑业企业备案率要达到80%以上。
  (五)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各方主体行为
  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大对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为建筑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重点开展对无投标手续、无施工许可、不办理质量和安全监督手续、无施工图审查、无监理、无竣工验收备案、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外进企业不备案、转包工程等严重违反建筑法律法规行为的治理,完善市场准入清出制度,加大市场执法检查力度,除了保障性住房可适当放宽政策外,其它建设项目都必须严格履行建设程序。
  (六)规范招投标行为,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
  “十二五”期间,在招投标中要实现的几项工作目标是:应招工程招标率100%;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100%;应备案合同备案率100%。
  (七)继续加大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力度,提升工程质量水平
  严格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认真做好建设工程有关责任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加大公示力度并限期整改。通过市场执法检查和建设程序源头把关,提高工程项目监督注册率。监理单位与建设方要签定《工程监理廉政责任书》。对无证开工项目不得进监理。不得越级监理或转让监理、挂靠监理。
  (八)不断创新安全监管方式,进一步提升建筑安全生产和文明水平
  “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管理“三项行动”。“十二五”期间,施工现场现场死亡人数严格控制在百亿产值5.4人之内。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机制、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三项建设”。安全生产要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机构、监管部门齐抓共管,由建筑企业履行生产安全主体责任,形成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十二五”期间,一级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达到90%,二级施工企业达到85%,三级施工企业达到80%。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督覆盖率达到100%,监督手续办理率100%。
  (九)规范勘察设计市场秩序,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和图审质量,提高勘察设计企业竞争力
  “十二五”期间,施工图审查覆盖率达到100%,工程勘察设计违反强制性条文数量下降5%,外进勘察设计企业备案率100%。取消以民用建筑为主的丙级设计企业,力争培育1家综合类勘察企业和1家综合类设计企业,打破呼市地区无综合类勘察设计企业的局面。
  进一步完善施工图审查制度,规范施工图审查机构和审查人员的市场行为,审查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
  (十)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出台《呼和浩特市建设工程竣工结算书备案管理办法》,加强工程造价计价监管力度,解决工程结算多头审查、一审再审、以审代拖,久拖不结,进而引发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社会矛盾。进一步发挥价格信息的作用,适时发布“工程计价依据”和“工程材料预算价格”;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开展造价员继续教育和验证工作,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素质。加快城市建设工程计价模式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建立工程造价市场和形成有效监督管理机制。
  (十一)加强建设劳务市场管理,维护农民工权益
  “十二五”期间,依托技能示范工程培训政策,力争实现特殊工种持证率达到100%,主要工种持证率达到60%以上。进一步加大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清欠、整治力度,建立预防拖欠的长效机制,做好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缴付及管理工作,对旗县区实施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进行监督。
  (十二)加大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收缴力度
  “十二五”期间,费用收缴完成率要达到100%,新建和在建工程收缴覆盖率达到95%。对已发生的拖欠社会保障费做好清缴工作,对企业的社会保障资金走向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保障费调剂补贴管理办法,加强对旗县区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收缴管理工作的监督,提高社保费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
  六、大力推进城市建筑节能减排建设
  根据确定的城市建筑节能目标,“十二五”期间,加大新建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设力度,逐步推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建设,倡导和推进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农村建筑节能、绿色照明建设。
  (一)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步伐
  对全市(包括农村)既有建筑和建筑占地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建立各类既有建筑的建筑面积、结构类型、建成年代、产权状况、供热情况、能耗情况等数据库,并按照调查情况进行分析,以供热收费制度改革为突破,提高居民参与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制定全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专项实施方案,明确改造对象、进度计划、资金筹措方案和保证措施,供热系统节能改造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同步进行。
  开展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的节能,对全市建筑节能工作将起到巨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要强制性对政府机构办公楼和能耗高的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同时制定出政府机构和公共建筑能耗定额,建立以用能单位、管理部门、同级政府为纽带的能耗统计、考核体系。
  (二)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利用范围
  2010-2015年期间,呼和浩特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将分2010-2011年、2012-2013年和2014-2015年三个阶段进行。三个阶段的工作如图5-1所示。
  图5-1 呼和浩特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具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500万平方米。覆盖领域包括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建设工程,新建商品房和公共建筑工程等。保障性住房:120万平方米;旧城区和城中村建设:350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和公共建筑:750万平方米;
  七、加大城市垃圾处理升级改造建设
  预测2015年城区生活垃圾日清运量将达1500吨左右,为应对我说垃圾不断增加的情况,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我市在垃圾清运设施建设和垃圾场站建设方面采取以下措施,使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
  (一)垃圾收集、运输方面:
  1、加强城市垃圾收集管理,实行城市生活垃圾袋装化管理。
  2、社区居民区建立垃圾收集站。
  3、实行“车辆对接”生活垃圾中转模式
  4、实行城市垃圾和污水分离制度
  5、实行垃圾分类收集
  6、有效进行垃圾回收利用
  (二)垃圾处理场站建设方面:
  1、“十二五”期间,在呼和浩特市绕城高速公路以南,金桥热电厂粉煤灰场西南侧建设呼和浩特市美商生活垃圾生化处理厂搬迁、升级改造工程,总投资约为2.7亿元人民币,达到综合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日,处理污泥100吨/日,处理餐厨垃圾150吨/日。
  2、呼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在“十二五”期间将首先完成呼市创模、创卫要求的垃圾渗沥液处理工程,该工程预计投资1500万元,2010年开工建设,建成后将达到渗沥液排放国家标准。规划对西郊旧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厂,规划建设医疗废物垃圾处理场和危险物安全填埋场,规划本着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方向,吸取先进工艺,结合实际情况,逐步提高呼市的垃圾处理水平。
  八、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城建信息化建设
  为建设“平安呼和浩特”,打造中西部地区最安全的城市,要积极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特别是道路交通、水、气、暖等涉及国计民生方面的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建立应急救援管理体制,健全城市安全应急联动系统,提高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保证城市良性运转。
  通过12319城建热线平台再积极打造三个平台:一是打造城建办公共享工作平台,利用电子政务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同时为社会提供更便捷的行政服务;二是打造城建管理平台,使市政、园林、环卫等行业管理实现数字化,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三是打造工程建设管理平台,逐步使工程报建、招投标、质量安全等管理的数字化,进一步提升建设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要适应和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数字呼和浩特”方面的建设,并与行政审批制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要加强协调,多方合作,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第二节 保障措施
  “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是今后五年我市城市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政府履行城市建设宏观调控任务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实现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建设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要认清形势,贯彻好本纲要的精神,正确履行职责,增强做好城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城市建设的领导
  要认识到加强城市建设,是加快城市发展,实现呼和浩特成为国家一流首府的需要,也是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需要,更是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要认真学习有关政策和法规,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运用政策法规,提高行使政府职能的能力和效率。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从规划、设计到投资、建设和管理,要建立联席办公会议制度等有效的协作机制,提高各政府部门之间综合行使政府职能的能力,促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二、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实施监督,搞好滚动衔接
  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编制程序,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增强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功能,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改进和完善分年度计划,落实本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折子工程,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切实抓好落实,并及时将进展情况向市政府报告。进一步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强化信息引导,面向企业和公众,积极广泛地组织好规划宣传,及时披露相关政策和信息,给市场主体以合理预期和正确导向,形成全社会关心规划,参与实施和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发挥新闻媒体和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健全政府与企业、市民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促进规划的实施。组织好规划实施的监测和中期评估,多角度分析评定规划实施效果和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实施分类指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项目管理方式,创造良好的发展建设环境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促进呼和浩特城市建设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本规划提出的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是为了给今后城市建设以明确的导向,主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依靠政府投资为主体,市场多方参与配合实现规划目标,要履行建筑市场监管职能,维护公平竞争,要创新项目管理方式,强化新时期规划的职能定位和作用,突出规划的指导性、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和操作性,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本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目标,确定的各项城市建设改革任务,必须放在政府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位置。要将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市政、园林、供热、供气、垃圾场站建设、节能减排、建筑业发展等具体城市建设领域,按进度安排抓紧推进,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合理界定政府城市建设投资范围,优化支出结构。我市城市建设资金安排的优先领域是:围绕民生的交通拥堵问题、核心区绿化问题、老化旧供热管网改造、城市垃圾运输、处理等问题。重点支持的领域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控制、供热计量建设。各级城建、规划、土地等相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简化各类审批程序;同时,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相关政策,对征地、拆迁补偿及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和完善促进城市建设循环发展、加大地下管网建设采用“管箱”建设思路,避免出现“拉锁路”的浪费城市建设资源的现象,配合市政府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目标。
  四、科学安排财政预算,改革投资融资体制、盘活现有存量资源、扩展资金投资渠道
  随着呼和浩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供”与“需”的矛盾日益突出,将会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改变基础设施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状况,必须加快建设速度,加大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健康快速增长的态势。用好国家、自治区政府投资资金,编制好年度市财政预算,加强收入组织和支出管理,合理界定政府支出范围,优化支出结构,积极争取银行信贷资金,依托优势项目,努力扩大民间投资,积极开拓城市投融资渠道,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分类实施,全面开放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市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对燃气、热力、垃圾处理等新建基础设施项目,循序渐进,依法向社会投资者招标进行建设和运营,对城市道路等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缓解政府当期资金压力。
  整合行业资源,构建基础设施资产经营平台,成立专业的城市供热管网企业,积极盘活国有资产,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资多元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社会化,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对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中由政府投资形成的经营权、股权,按有关规定向全社会公开招标转让,回收资金用于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鼓励市属国有投资公司调整投资方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打破行业垄断,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
  五、加强法制建设和严格执法监督,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坚持建管并重,强化城市管理和维护,保证城建维护资金足额到位,加快市政设施管养体制改革,确保市政设施完好运行,提高市政建设管理水平,并按设施增量的比例逐年递增。加大综合协调力度,建立部门联席机制,实现部门联动协调有序,按照“安全、质量、工期、功能、成本”五统一的原则,科学高效组织重点工程建设。
  完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加强政府监督管理职能,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建设运营一视同仁地实施监管。实行重大项目建设运营信息的披露制度,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形成政府、社会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建立项目评价机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计划统计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注重效率分析,加强阶段性评估。围绕项目决策提出的目标、功能、任务,组织进行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价,逐步建立项目评价机制。
  五、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
  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实现集约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坚持城市建设和管理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方针,加强城市建设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从根本上促使城市建设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发展。新的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标志。基础设施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大力发展和推进城市建设信息化,对于实现城市新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期内应以城市建设信息网、12319信息管理平台和《城市基础设施信息管理系统》研发应用重点,同时研究制定城市建设及管理信息化的长远发展规划。
  六、加快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稳步推进城镇化和城中村改造,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城镇建设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改善城镇环境,突出城镇特色,科学合理地确定城镇发展规模,增强城镇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将城镇, 打造成为环境友好、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节约资源的城镇化载体。按照“一核双圈”战略构想,以呼和浩特市核心区为依托,完善政策措施,强化产业支撑,培育形成现代城镇体系。健全全区城镇体系发展的宏观调控和引导政策,优化生产力和区域基础设施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积极争取国家投资,落实配套资金,重点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落实好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要按照“生活宽裕、镇容整洁”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以路、水、气、热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工程,积极推进村镇建设的同时,大力改善城镇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建设和谐社会。
  经过“十二五”时期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我市能够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未来五年使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将得到显著增强,城市首位度明显前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法制更加健全,民族更加团结,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向实现“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宏伟目标迈出历史性的新步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5-7 16:0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