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10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穿上“马甲”,也是强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0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需要的社会管理创新,不是东台这种穿上“马甲”、钻法规空子、损害群众利益的“创新”

  江苏东台金北村村民最近有点烦。两个宣讲拆迁政策的高音喇叭,扰乱了他们的生活

  据央视报道,为了在一个月内完成拆迁任务,东台市中心城区拆迁指挥部在金北村架起两个喇叭,天天向村民“宣讲政策”,晚上播到零时,周末24小时播,持续已有半个来月,居民生活、学生学习受到严重影响。而据记者调查,这一拆迁项目属于“先拆再补审批手续”的违规工程。

  一边是发展诉求,一边是群众利益诉求,拆迁之难,可以理解。近年来一些强拆事件引来广泛关注,出了问题往往会被“一票否决”,更增加了拆迁者背负的巨大压力。但无论如何,这些都不能成为少数地方挖空心思打擦边球,试图突破法律规范、政策限制的理由。像东台金北村拆迁工程这样,打着“宣讲政策”的名义对村民进行噪音滋扰,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软性强拆”。

  近年来,对土地征收、房屋拆迁行为的管理和规范,一直在不断完善,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011年初《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发布实施,最高法最近又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被拆迁者的利益,也有利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然而不管多么完备的政策法规,也难以囊括实际运行中的一切情况,难以穷尽对有违群众利益行为的禁止。于是,面对日益规范的法律法规,少数地方开始琢磨种种“创新手段”,千方百计逼被拆迁方就范。

  类似“软性强拆”,此前已有先例。有的地方,工商部门查执照、计生部门查超生、强制被拆迁方的公职人员亲属进行规劝……凡是有利于拆迁的“积极因素”,都被调动起来为拆迁服务。这些新型拆迁方式虽然比之强拆“文明”了些许,但从本质上讲仍然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强制性行为。

  拆迁涉及利益的调整,涉及市场的运作,涉及公众的参与,尤其需要以社会管理创新来化解矛盾。近年来,山东德州、湖南江华等一些地方“阳光拆迁”的探索,让人们看到拆迁中的另一种实践样本。我们需要的创新,正是这种平衡各方利益、做好互动沟通的努力。而那些穿上“马甲”、钻法规空子、损害群众利益的“创新”,应该坚决杜绝。

  发展之路上,土地的征收、房屋的拆迁,肯定还会在不同地方进行。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之下,如何兼顾公共利益和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如何与被拆迁者实现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对于相关部门,这不仅是执政智慧的考题,更是对执政宗旨的检验。

该贴已经同步到 RedFox的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1-5 10: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