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万达电影速度与长春文化脉动”研讨会在长举行,本次会议由长春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及长春文化产业联合会主办,来自长春万达电影城、长春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我省作协以及本报等领导参加了会议。
万达一来 长春市民电影消费激增 据悉,自2006年4月,长春万达影城始建第一座影城以来,影城至今已服务观众1200万人次,总收入达4.32亿元,激活了沉寂的吉林电影市场的同时,在城市、行业以及市民生活中也形成了长春“万达电影速度、万达电影现象”。影城迈向一开始便订立好的五个“一”的发展之路,即做好一座影城、培育一方市场、引领一个行业、荣耀一座城市、创造一种生活。
六年来,从长春年观影人次25万到万达影城320万人次的激增,从长春市年票房只有550万元到万达年票房1.26亿元的猛烈增长,就连人均电影消费也从1.5元增至现在的25元。不能不说,万达影城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践行责任 走进村镇、校园传播电影 在昨日的研讨会上,长春万达影城有限公司区域总经理王福安表示,将抓好电影本身的文化成分,用文化推动电影营销。此外,还要重视电影相关的文化领域,扩大文化传播,把文化消费、文化享受境界赋予追求品位生活的人们。同时,万达影城已通过多种形式回报社会,累计放映慈善公益电影1000多场。王福安表示,将继续践行“传播文化、分享快乐、公益社会、共创财富”的理念和追求,不断为长春文化产业作出探索和贡献。
长春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文化产业联合会顾问赵国华说,长春万达影城与长春城市特色相匹配,丰富了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是民生工程的一大亮点。建议长春万达影城今后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让电影走出影城,到村镇、学校为农民和学生们放电影,更为广泛地传播电影,活跃村镇以及校园文化。
提出建议 跟上放映、制作一体化潮流 此外,我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朱晶表示,“有这样一句话,"写书的,不如卖书的"。这句话可以用来描述中国电影市场现状。一部电影的利润,往往制片方只得30%,影院却可以拿到50%。与美国的"放映网"机制不同,中国的影片放映与制作往往是分家的,如果能将放映与制作连在一起会是很好的发展趋势。” 影评缺失 作为媒体我们将更加努力 本报副社长王长生昨日也出席了会议,在发言中,他说,自本报与长春万达影城携手一同做“文化进社区”活动以来,佳绩颇丰,包括《欣月童话》等的全程合作报道,扩大了电影本身的功能,也延续了人们始终如一对于电影的热爱。长春万达影城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认同,成为了人们改善生活品质的一剂良方,而我们作为媒体,不得不看到主流影评缺失这一事实,我们将在这方面更加努力。
该贴已经同步到 RedFox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