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8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金融危机”的美日因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2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内忧并不可怕,关键是外患因素:最大的隐患是美国,其次是日本,当然还有欧洲。

近日,中国金融业“钱荒”来袭,市场一片惊慌,甚至传出银行违约的信息。与此同时,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中国主权评级。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亦暗示,量化宽松(QE)将于明年中期中止。

伯劳一言,即可在全球形成涟漪效应---债市、股市、黄金和大宗商品一片狂跌,热钱亦有逃离中国迹象。内外因素交织,中国版次贷危机的传言甚嚣尘上,甚至有人预测比华尔街金融风暴来得还要猛烈。

中国经济的确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呈现下行趋势,贸易引擎喑哑乏力,积累性投资致产能过剩,地方债务高企为潜在风险,债市、房市和金融业绑在一起的系统性风险难除,中央宏调政策和地方执行力存在偏差等等。

但这并不意味着次贷危机在中国发生。一旦中国再爆次贷危机,全球经济真的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恶性循环中,复苏的美国、危机中的欧洲、“安倍经济学”刺激下的日本——所有中国的贸易伙伴,中国版次贷危机都不会是好消息。

事实是,中国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业没有开放,金融业成为危机导火索的可能性不存在;所谓钱荒,是银行之间的套利游戏,市场不差钱也不缺流动性。

央行不理会各银行的缺钱“撒娇”是正确的决定,钱荒诱发危机是伪命题;中国房市有泡沫而且紊乱,但多年的房市宏调固然被人嘲讽为“空调”,其实是兼顾各方利益的软着落之举(固然放纵房地产资本和地方政府卖地财政之嫌);中国股市是否和市场共振,是否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相信谁都心知肚明。

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地方债,风险在于量大且不透明,现实版本就有多个。这是中国市场经济的现实痼疾,行政主导一切,权力凌驾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层面并不差钱,这是给予地方债务的一种担保。而且,中央亦可通过财税体制改革,解决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不均衡,释放消化地方债的政策空间。

综上,中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内忧并不可怕,关键是外患因素:最大的隐患是美国,其次是日本,当然还有欧洲。

中国产能过剩的风险,源于4万亿大投资计划,该计划是为了应对华尔街金融危机的。除此之外,美国数轮量化宽松不仅让中国购美国债贬值,也给中国带来了输入性通胀。美国倒逼人民币升值,对华预设层层贸易壁垒,拉低了中国出口的“动力”。当QE成为美国救经济的武器,亦彰显了美国滥用美元信誉的霸权,不仅中国经济跟着流血,全球新兴市场都跟着倒霉。这是实力使然,也是市场必然,只要美国经济是全球老大,只要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依然,美国经济的兴衰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走向。

日本津津乐道于“安倍经济学”。“安倍经济学”的本质,让日元贬值变日本经济的长期通缩为通胀,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经济政策,却让长期处于滞胀的日本“眼前一亮”。“安倍经济学”的正能量如何尚待建言,但对中国市场的冲击是显然的。今年以来,人民币对日元升值超过13%,出口日本的企业利润都被“安倍经济学”吞噬了。正因为如此,当安倍在G8峰会上宣传安倍经济学时,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安倍经济学”对新兴市场造成了冲击。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都在推行量化宽松,而且美欧对华贸易战频繁,导致中国外需乏力人民币升值,这是中国经济的最大隐忧。据商务部重点联系的1000多家企业反馈,人民币升值导致83.7%的企业出口利润减少,50.7%的企业订单减少,38.1%的企业只敢接短单,不敢接长单,21.2%的企业不敢接单或者被迫放弃履约。

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全球贸易大国,中国受外部因素尤其是美日欧等经济体的影响最大。但中国尚可通过激活庞大的内需市场来消弭外部市场的风险。因此,激活内生动力,释放改革红利,实现政策、产业的双重转型才是应有之义。(BWCHINESE中文网)

张敬伟,国际时事、财经专栏作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15 10: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