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外的人看来,公务员是“高地位、高稳定、高收入”的理想职业,就业竞争分外激烈,公务员报考人数不断刷新纪录。然而,据报道,一些闯过千军万马惨烈竞争的青年公务员,却患上了“生活高压、工作高压、舆论高压”的“新三高”症。当前,青年公务员真实的工作和心理状况究竟如何? 为深入了解青年公务员这一群体,共青团贵州省委与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今年联合开展“青年公务员自信度调查”。调查从自信度及思想变化这一侧面入手,寻找青年公务员的新特点和规律。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省级和市州共抽取900名年龄在20-45岁的青年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9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895份。
“他们没那么自信了”
调查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青年公务员中,有75.86%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自信的人,但对自己感到非常自信的仅占15.42%,不自信的占 23.91%,常常感到自卑的占0.89%。27.37%的人认为身边的公务员充满激情与自信,而没有激情自信和不清楚的占22.69%。
当问及“您的自信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时,82.57%的青年公务员选择“工作能力”,居第一位;其次选择“领导认可”的占66.37%;选择“人际关系”的占44.58%,居第三位。
调查发现,青年公务员认为影响其不自信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经济收入占55.08%,二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占52.51%,三是竞争压力占47.26%。
青年公务员在个体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烦恼与忧愁,工作环境、社会认可、家庭都成为影响自信的因素,其中以工作竞争、经济待遇、职业发展等问题尤其突出。
对于青年公务员而言,除了其本身的职业特殊性外,他们也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对工作岗位、生活变化和复杂的社会万象、社会发展变化等,充满了一种“模糊感”与“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日益开放和变革的社会条件下,多种思想交汇、影响,很多不确定因素使得自信缺乏。
同时,调查也发现,青年公务员自信度因性别、工作年限、工作层级及工作单位不同,存在一定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男性青年公务员的自信度高于女性,男性为76.35%,女性为72.85%;从青年公务员的年龄和工作年限看,随着年龄和工作年限的增加,自信度逐渐减弱,调查显示年龄在20-40岁之间,公务员的自信度大体相同,均在75%左右,而40-45岁公务员自信度为68.92%;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公务员自信度在75%以上,10年以上的则在68%左右。
从省、市、县、乡四级青年公务员自信度看,自信度最高的是县(区)级公务员为86.41%,最低的是省级机关公务员67.48%。从青年公务员单位类型看,政法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务员自信度最高,为82.86%;较低的是经济管理和其他部门公务员,分别为70.91%和67.56%。
因性别、工作年限、工作层级及工作单位不同,对青年公务员的要求也不同,使他们承受的来自于性别、单位体制机制、工作任务和家庭期望等方面的挑战和压力也不相同,由此使得他们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青年公务员与群众打交道、处理复杂问题能力较为缺乏等因素,使得这一群体个人的自信心以及工作效能感,都会呈现较低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