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日,“汽车三包”政策将正式实施,前不久,国家质检局召集汽车企业,公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简称“汽车三包”)的重要配套文件《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主要零件种类范围及三包凭证》,该文件的核心是明确了家用汽车的退、换车的条件,较先前的征求意见稿,最终文件中将能够造成退、换车的问题零部件种类减少了,范围缩小了。 分析称,能够因维修两次且仍不能正常使用而导致退、换车的零部件种类着实不多,尤其是电器控制系统、润滑系统、冷冻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等均不在此范围内。这一变化表明,除非属于发动机、变速箱、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前/后桥、车身等7类当中注明的几种主要零部件维修更换两次以上,或者转向系统失效、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或燃油泄漏等重大、突发的严重的质量问题,否则消费者因其他问题想退、换车几乎不可能。
或致部分经销商倒闭
汽车三包政策规定,在三包有效期内,如果汽车修理时间累计超过35天,或者同一个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修理累计超过5次,消费者可以换车。
业内权威分析人士认为,以销售为主导的4S店卖出的车越多,承担责任就越大。比如,一位车主60天内修三次车,符合三包政策期限,4S店就应按照规定换车,若多几个这样的车主,经销商就很亏。
汽车三包政策同时规定,修车时间超5天车主有权开备用车。那么,如果汽车厂家没有为4S店提供足够的备用车,4S店又不得不遵守三包政策规定,所承受的损失也是可想而知。
另外,新政对经销商最致命的当属资金问题。汽车三包实施之后,一般来说,经销商应为政策预留储备资金,但是如果做不到,那么一旦出现类似大众DSG的事件,大量车主因为发动机、变速器等严重质量问题要求退车,那么在汽车生产厂家没有确认召回车辆之前,直接的经济损失将由经销商来“买单”。
或增加消费者负担
事实上,汽车三包政策的后续会产生很多额外费用,如车辆折旧费、上牌费、车辆购置税等,然而这些费用将由谁来支付呢?有消费者表示,三包的售后费用车厂肯定不会自己买单,迟早是要转嫁给消费者的。
另外,三包规定实施以后极有可能推高车价,厂家推新车,定价的时候就要把风险计算进去,就像保险公司推任何保险其实是要把自己的风险计算进去一样,如果三包真的会出现,它会有一个风险防范,那它的价格上会提高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