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在临终之前还请黄兴代笔致电北京,向袁世凯报告了被刺经过,电文称:“……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 本文摘自:《退潮的革命》,作者:金满楼,出版:山西人民出版社 手术完成后,宋教仁脸如白纸,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随后呻吟着对陪护在旁的于右任口授遗嘱:一是将他在南京、北京及东京寄存的书籍全部捐入南京图书馆;二是他家中一向贫寒,老母尚在,希望黄兴及各位友人在他死后代为照料;三是诸位同志要继续奋斗救国,勿以他为念而放弃责任。
说完这番话后,宋教仁痛苦至极,他一会儿双手抱肩,一会儿合成十字,似乎有说不尽的苦况,旁边一班友人,也都为之恻然落泪。在与黄兴等人商议后,院方决定对宋教仁进行第二次手术,把肠缝补清洗并取出食物及污血。这次手术后,宋教仁的伤情更加恶化,苦痛当中,他还呻吟着说:“我为了调和南北,费尽苦心,可是造谣者和一般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误解,我真死不瞑目。”
令人无语的是,宋教仁在临终之前还请黄兴代笔致电北京,向袁世凯报告了被刺经过,电文称:
北京袁大总统鉴:
仁本夜乘沪宁车赴京敬谒钧座,十时四十五分在车站突被奸人自背后施枪,弹由腰上部入腹下部,势必至死。窃思仁自受教以来,即束身自爱,虽寡过之未获,从未结怨于私人。清政不良,起任改革,亦重人道,守公理,不敢有一毫权利之见存。今国本未固,民福不增,遽尔撒手,死有余恨。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临死哀言,尚祈鉴纳。
宋教仁
临死之人,殷殷期望,章士钊说他是“至死不悟”,闻者何尝不令人心酸?
3月22日凌晨四点,宋教仁最终在苦痛辗转中气绝而亡,年仅31岁。临终前,宋教仁双目直视不瞑,双拳紧握不张,眼眶中尚有泪珠,足见他对这个美好的世界是何等的眷恋和不舍。
据《民立报》报道,宋教仁死时,有黄兴、于右任、陈其美、居正及宋教仁的秘书刘白等十余人在场,黄兴俯身在宋教仁的耳边说:“钝初,我们会照料你的一切,你放心去吧!”于右任则哭着说:“钝初,此事凶手已十分之八可以破案!”宋教仁停止呼吸后,一班友人伏尸恸哭,陈其美更是为之捶胸顿足,说:“不甘心,这事真不甘心!”
次日,陈其美派人买来棺柩并请相馆的人来为宋教仁遗体拍照。拍照前,众人发生争执,黄兴等人主张让宋教仁衣冠整齐,以表明其生平光明正大;另一些人则认为宋教仁系被人暗杀,应像法国大革命领袖马拉遇刺一样,将其赤身伤痕也拍摄出来,以为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一张历史性的图片。争议的结果是拍了两张照片,一张是正冠礼服照;另一张为赤身露出伤口的照片。当时在长沙读书的左舜生后来回忆说,他曾在《民立报》、《民权报》上看到过宋教仁的裸身遗像并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数十年后,他依然清晰地记得——“致命一伤在腹部,面目如生”。
宋教仁遇刺身亡的消息传出后,国内外舆论大为震惊,此时正在日本考察铁路政策的孙中山也由长崎发来唁电,并要求国民党人尽力查出刺杀宋教仁的凶手,为之昭雪平愤。为纪念宋教仁的殉难,国民党上海交通部发出正式通告:“本党代理理事长宋先生之丧,各党员缠黑纱志哀。”
3月23日下午,国民党方面为宋教仁举行了隆重的出殡仪式。据《民立报》报道,出殡队伍由十二部分组成,包括旗帜前导、军乐队、花亭式遗像、由双马车所拉的花彩灵位、花圈、棺木等,另有徒手的混成第三旅及海军兵士护送,国民党员及送殡来宾上千人,随行车辆两百余辆。街道上则有巡警荷枪随行,其规模之大、场面之隆重,为上海前所未有。
由于国民党刚刚赢得国会选举的胜利,作为党魁的宋教仁极有可能出任新一届内阁总理,在这一敏感时期,宋教仁的遇刺无疑是一桩精心策划的政治暗杀,目的就是要置其于死地。 那么,究竟是谁刺杀了宋教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