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8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材删除鲁迅文章 网友:不学鲁迅我们学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2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民网9月5日电(郝孟佳 实习生葛蕾)今年5月出版的人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教材中,鲁迅文章《风筝》被删除。此次语文教材再次删除鲁迅文章,引发了网友广泛热议。在网上一个“你赞同教材删除鲁迅文章吗”的调查中,截止到发稿时,反对者占到了总数的84%。而记者通过对几家媒体的调查,却发现媒体态度与网友不同,赞同者多,反对者少。

那么,网友赞同或者不赞同的理由是什么?记者进行了调查:

【赞同】:鲁迅文章价值高,但初一学生未必看得懂

线性回归自然:必须承认鲁迅的文章是非常好的文章,很值得我们阅读学习。但另一方面,除鲁迅之外,还有其他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我们不能置若罔闻,不能总固守一种模式。

薯条君:等到大学的时候再多加点鲁迅的文章,或者高中的时候多加点都可以。小学放点浅显的就行了。

赚钱养家的牛:学习,讲究多元化,而不是“只树经典不涉广博”,多类型拓宽度谋长远,增加删减只是一种调节,降低模式化的“阅读分析”,才能给自由思维留白出大一点的空间。

V365眼镜网:他的文章太深奥了,暗喻、报怨、讽刺的多,还带政治味,小孩子不应该这么早就接触、学习这些,应该长大以后对社会、政治、文化有更多认识再去学习。

鲛魜:我觉得没必要去在那个年龄阅读那么深奥的东西,不如等到高中的时候再放进去。

【不赞同】:鲁迅文章有独立精神和热血,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人人都爱凉白开:成长中,慢慢就能体会到,一个能独立自主思考的精神是多么难塑造!我们不学胡适,不学陈寅格,连鲁迅也不学了,那我们学谁?

Encore-梅:鲁迅文章大多反映当代中国的人民生活写照,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而且文章形式也是学生今后写作的参考。我们的学生现在缺乏社会危机感,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学习这样热血的文章。

CC:我至今大学快毕业了,都还在回想当初鲁迅的文章,觉得很有道理!特别是至今中国还是存在很多同样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姓不姓牛:直到现在,儿童记忆里最深的几篇文章都是鲁迅,最爱“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原则,最向往“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最佩服“阿Q精神”。

扁舟上的Fiona:鲁迅的文章或许当时读不懂深意,但学了怎么着都会有很深的印象。那时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求背诵一些古文古诗,大学时全懂了,原来初高中语文课本上全是经典,这时再翻出来看完全不同的心境。

毛齐天MonkeyKing:一直都认为鲁迅的文章是我语文学习中最深最美的印象,篇目内容至今犹可如数家珍。

丁鹏飞Murphy:可以点醒世人,即便是小孩子看不懂,学过之后,当他长大之后回忆起来依然可以时刻提醒自己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媒体观点】:

【赞同】

南方日报:读鲁迅,不必从娃娃抓起

问题倒不在孩子们读不读鲁迅,教科书里还是保留了相当多的鲁迅文章,况且,真正爱鲁迅的学生,自然会通过各种途径去认识鲁迅。真正的问题其实是成人世界对鲁迅的回避乃至过滤,某一段时间,避谈鲁迅甚至成了一种潮流。让中学生去读鲁迅,但成人世界里真正秉承鲁迅精神的又有几个?如果没有成人社会的示范教育,在教科书里放再多鲁迅文章又有多大作用呢?[详细]

羊城晚报:教材减少鲁迅作品折射语文教育进步

事实上,近年来语文教材的调整,更多的是顺应了教育的科学规律,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让语文教育重新回归本来面貌……很显然,这不仅是语文教育的进步,更是整个教育事业的进步,说明我们有了更开放、更科学、更理性的教育环境。

京华时报:鲁迅被删不宜过度解读

借鲁迅文章被删的时机,更适合谈论鲁迅被神话的背景与诱因,一位作家的价值,在于其立场,也在于其文本贡献。尊重但不迷信鲁迅,学习但不崇拜鲁迅,这才符合鲁迅一贯倡导的立场。

东方网:“鲁迅大撤退”是件好事情

“鲁讯大撤退”后,新时代的作家“大进军”人教版,从某种角度说,这也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国作家和中国人的与时俱进。没有与时俱进,莫言不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报道称,正是由于鲁迅当年“婉拒”诺贝尔文学奖,才让诺贝尔文学奖迟到中国半个多世纪。

【不赞同】

新京报:鲁迅不可以退出语文教材

鲁迅的作品是第一流的,语言也是第一流的。过去我支持减少他的作品数量,但退出则让人“惊诧”——那些“篡”了他的位子者,不仅不高明反而很糟糕。除读者熟知的《百草园》《故乡》《社戏》等散文外,鲁迅杰出的作品集《故事新编》里很多精彩篇目如《眉间尺》等,都可以选入中学语文教材里。

北京晨报:以“与时俱进”为名删除鲁迅 指导思想很可怕

就社会批判的价值而言,迄今为止,无人能超越鲁迅,所以说,鲁迅并没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让中学生接触一点先生的批判精神没什么不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5-4 04: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