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9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信的中国 不媚外也不排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连日来,北京警方展开清理“三非”外国人百日专项行动,对在京外国人中存在的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行为进行严查,迅速引起了外媒的关注。部分西方媒体认为,此举表明中国的“排外意识”正在抬头。

  从严查“三非”的举措中,得出中国“排外”的结论,显然不合逻辑。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来中国谋求发展的外国人逐年递增,其中鱼目混珠者大有人在。一些低素质“老外”的所作所为,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警方依法对其进行管理,当属责无旁贷,也符合国际通行作法。

  公众对外国人所持的态度,向来是个耐人寻味的话题。在武汉一个日本人丢了自行车,警民配合竭尽所能为其寻回,让其享受到了一种“超国民待遇”;在北京一个英国人酒后耍流氓,过路者无不义愤填膺,冲上前去狠狠踹上几脚。

  两个事件原本风马牛不相及,唯一的共同点是当事人均为外国人。从中能窥探出一些相通之处,那就是对于牵涉到外国人的事件,公众往往会呈现出一种过激反应。在武汉丢自行车的人多得是,未必每一位都能像那个日本人那样,幸运地得到全城的关注;假如把酒后耍流氓的那位换成个国内的混混,也断然激不起那么大的民愤。

  这种对外国人的过激反应,有着很深的渊源。多年前中国发展相对落后,需要借助国外的资本与技术,来推动经济的进步。那时候的外国人,在中国享有更多的“优惠待遇”。但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逐渐寻回了竞争力和话语权。反映在国民心态上,就是民族意识逐步觉醒,中国人可以说“不”。如今,中国跟其他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并存,国民对于外国人的态度自然也会与时俱进,处于不断的嬗变之中,形成如此泾渭分明的分野也是时势使然。

  但需要指出的是,曲意逢迎也罢,切齿衔恨也好,都过多地附加了主观情绪,不应该成为一种主流思维。这只能说明,我们在面对外国人时,尚不具备足够的自信,无法去平静地面对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我们应当秉持公平,不再将有限的公共资源主动向外国人倾斜,去维护他们那种“超国民待遇”;也应该学会理性,不能因为个别外国人的不文明行为而否定一个群体,甚至蔑称他们为“洋垃圾”。

  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三非”外国人,也不能寄希望于利用一场百日行动,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应该尽快地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外国人在华的入出境、居留和就业实行规范的管理。若能如是,我们留给外界的或许不再是“排外”和“保守”之类的指摘,而是“法治”与“开放”的赞美。


该贴已经同步到 RedFox的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6-17 09:0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