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9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战中阎锡山与日军秘密谈判 背后蒋介石直接指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5: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馥庭:表面是阎先生在前线和日本人谈,幕后是重庆的蒋介石委员长在那儿指挥着,阎先生派了民政厅的厅长秘密的住在重庆啊,就直接和委员长办公室联络。

抗战中阎锡山与日军秘密谈判 背后蒋介石直接指挥 - 万达广场社区 - rdn_52a52874cddc5.jpg

凤凰卫视12月7日《我的中国心》,以下为文字实录:

曾子墨:从清朝末年到解放前夕,各路军阀、政客在中华大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众多军阀中有这么一位实力派,执掌山西38年,长期屹立不倒,他就是阎锡山。阎锡山识时务,也擅长打小算盘,他的一举一动不但牵动着政局,还引发了种种争议,他拥护蒋介石,却也反过蒋,他围剿红军,却又和八路军联合抗日,他投身抗战,可是也小心避免得罪日本人。对于家乡山西的发展规划,阎锡山亲力亲为,不遗余力,他搞水利,推广蚕桑,发展教育,还建起太原兵工厂和火药厂,陕西从贫瘠的农村蜕变成为进步的模范省。

在国府风雨飘扬之际,阎锡山接任了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长,担负起1949大迁徙的重任,随后定居台湾。今天我们就为您解读山西网,阎锡山。

解说:1916年1月1号,袁世凯在北京称帝,但帝位只维持102天就因为各地军阀反对,出军讨伐而失败。1916年6月6号,袁世凯因病过世,黎元洪出任总统,段祺瑞则为总理。自称学生的阎锡山,再度获得老师段祺瑞的重用,担任山西督军并且兼任省长继续掌控大权。但随后黎元洪与段祺瑞不合,爆发府院之争,加上日美英等国涉入北洋军政府派系之争,使得政局更加混乱。

雒春普(山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世凯死之后,这个北洋军阀不是分成,几股势力,然后这个互相争斗,一直在这个斗争不断,直奉战争、直皖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

解说:1917年7月17号,孙中山率领军舰抵达广州,孙中山率领军舰抵达广州,组织护法政府,并就任军政府大元帅,宣布段祺瑞等人为叛逆,誓师护法,10月6号,北洋军和湖南护法军交战,拉开护法战争的序幕,阎锡山的军队也参与了这一场战役。

李跃乾(北京联合大学助理教授):护法战争期间,阎锡山呢,因为投靠了段祺瑞,当时山西省,只有两个旅的军队,数量只有两个旅,阎锡山为了在政治上表现自己向段祺瑞靠拢,结果派了一个旅到南方到湖南去帮助这个北洋军阀打仗。结果呢这一个旅,商震这带的这一个旅,山西的一个旅呢,到了湖南之后呢全军覆没。

解说:这场败仗让阎锡山痛定思痛,认清山西的实力,尚不足以加入南北政治角力,进而提出自己的政治哲学。

候春光(山西民俗博物馆馆长):他就主张他是山西是三不二要主义,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利益用兵,要服从中央、要保卫地方三不二要,搞经济建设。

赖岳谦(台湾实践大学副教授):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后面的发展,他都有个特点就是他都支持中央。袁世凯是中央的时候,他就支持他,可是他在支持他的时候,他保存他的力量,段祺瑞上来的时候,他支持段祺瑞,他保存他的力量,谁是中央他就支持谁。

解说:三不二要,主要目的就是保境安民,阎锡山首先要达成的目标就是置身于军阀混战之外。

陈进金(台湾东华大学教授):阎锡山一直认为他必须要有能力建设山西,他才有能力出去跟人家竞逐,他必须自己先保有一定的实力,你才能够对外出去,所以他知道他必须要先建设山西。那在军事方面,他大概有几个方面,他会跟几个邻近的省份先做结盟、互不侵犯,就是在军事方面,他大概会有一个互不侵犯,然后他也会要求他山西的部队,先不急着出去,我刚提到就是说他必须要先,你要有一定的实力,你才有办法出山西去扩从你的地盘。那在这个情形、这个条件还不充足的过程中,他先保境安民。

解说:1917年的山西仍保留传统旧习,阎锡山为了要提升山西乡民的品德、才能以及财富,除了要求遵循人民须知外,还颁布了六政三事,并设立考核处要求彻底执行。

李跃乾:所谓六政三事就是说种树,搞水利、种树,然后呢这个养殖,还有造林。还有另外几个呢,就是社会改良,一个就是女人要放足,把裹脚放开,女人天足,然后男人要把长头发剪掉,还有这个禁赌、禁烟、禁鸦片,阎锡山呢,搞了这些社会改良,然后呢鼓励生产和发展。

解说:六政三事的内容,可以看出早年私塾教育对阎锡山造成的影响。

赖岳谦:他是以农为本,务农主义的情况下,有一点点商鞅时代的想法,可是又不完全的法家,所以他融合了法家商鞅跟儒家的两个关联。他用儒家的方式来治理农村,他用法家的方式来奖励农商,也就是我们讲的重农主义。

解说:另一方面,阎锡山也开始推行教育,强制规定山西幼童,都要接受基础教育。

雒春普:从1917年他兼了省长之后,然后他就在山西强行推行国民教育。他的国民教育就是说你只要在六岁以上的适龄儿童,都要有义务接受四年的这个基础教育,他说的就是说你把,他做工作的这个口号就是说你的孩子没有文化,你是会吃亏,你是要受欺负的,所以每个家长要想不让孩子以后受欺负,必须要你的孩子学文化。

解说:阎锡山不但设立学校,并且打破旧社会男尊女卑的五传统,鼓励女子就学。

樊燕(山西民俗博物馆主任):阎锡山创办了两等小学,后来呢又创办了川至中学,还有实生活小学校、育英女子学校,就说这个川至中学当时是免收学费的,而且要发给制服,就是学校的制服,还要发给鞋,而且当时在阎锡山执政期间呢,百分之七十的适龄学儿童都是入了学的。

解说:同时从商出身的阎锡山,也把官钱局改为山西省银行,掌控全省钞票发行权,并交由老丈人徐家管理。

徐宝寿(阎妻徐竹青侄子):徐一清是我祖父的哥哥,当过以前山西省的财政厅长,也当过山西省银行的总经理,所以人家当年讲,在山西政权掌握在阎家,这个经济权掌握在徐手上。

解说:从农工商到教育的基础建设全由阎锡山掌控,目标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山西。

陈进金:因为山西其实它不算是一个富裕的县,它民国以来,其实算一个比较贫瘠的。其实你不得不佩服,就是说他在一般人印象里头,觉得阎锡山是个传统老派的军人,那也许因为、因为他是武备学堂嘛,好像老派军人,可是你发现他在从事,如何从事山西建设方面,他各方面其实都想到。

解说:1918年5月,桂、滇各系控制国会,改组护法正八,以七总裁取代大元帅,孙中山被迫去职,而置身政争之外的山西,竟成了各省难民的避难天堂。

赖岳谦:可他创造了山西省一个没有军阀割据的情况下,这样子会产生一个优点,就是说会使旁边有各个军阀混战的这些难民,他们就会涌进来,涌进来,他就会增加了非常多的人口,增加了很多的人口,这些人又,这些生产力又让他进入农业里面去养蚕啦、织布啦、造林啦,然后做森林啦,然后再来就是实施乡地方的教育啦。那么这样的情形,山西在混战的过程中,他就一支独秀了。

解说:1919年5月4号,因为不满巴黎和会列强通过德国将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北京爆发五四学生运动,陕西学生也强烈回响,这让阎锡山警觉比较更加巩固对内的政治统治。在研究三民主义及共产主义后,他决定以自创的村本政治,把势力从基层组织扎根。阎锡山还强调公道,要民众以劳动换取生活。

陈进金:公道就是所谓公道主义,就是它是一个公平正义的,儒化、仁化,儒家的最高就是仁为主,他希望它变成一个礼仁的一个村。

解说:1920年到1922年,接连爆发直皖、直奉战争,期间孙中山还就任非常大总统展开三次革命,而阎锡山则在这段期间,在太原北方兴建了机场和生产弹药的军人工艺实习厂,并且训练专人破解密码电报。1922年,著名的知识分子梁漱溟曾到山西考察,对于当地建设予以肯定称许是个模范省。

1932年1月28号,日军进一步攻击淞沪铁路,随即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蒋介石为了巩固北方局势,在太原设立绥靖公署,并让阎锡山坐镇指挥。

阎锡山不但研究处世哲学,并且拟定建设山西计划,不同于1917年的六政三世,这次改革,他要让山西富可敌国。

赖岳谦:他从第一阶段的重农主义,他转变成为一个重商主义,然后我觉得第一个就是说他很会利用商业的买卖,晋商来做他们的一个基础。第二个呢,他利用山西的矿产,再加上他本身是曾经跟他父亲经商过,所以他知道金融的杠杆原理,因此他是以一个非常少的资本投资,可是他却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解说:1932年,阎锡山打着守土抗战,自强救国的旗帜,全面推动山西省十年建设计划,首先就是带来财源的银行体系。除了原有的山西省银行,又成立垦业、铁路、盐业等银行,接着阎锡山胜利西北实业公司展开各项工业建设。

李跃乾:在山西的工业呢,主要是钢铁、煤矿,然后军工产业,然后呢还有纺织、皮革,还有火柴,山西省的军工产业还是相当大,发展的相当好,大概有17个分厂有一万五千人,当时是中国三大军火厂之一。

解说:山西军火厂发展成功,能够大量自制武器弹药,连带让军队火力增强。

赖岳谦:阎锡山的军队的士兵,在演练的时候都是打实弹的,这个在当时的军阀,各个的军队补给来说是无法想像的。

解说:另外为了打通山西南北交通,阎锡山动用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协助建设同蒲铁路,虽然当时中国铁路都是宽轨,但山西却选择了窄轨铁道。

郝振笃(昔阎锡山秘书):同蒲铁路不是第一个窄轨,第一个窄轨是正太铁路,正太铁路是法国人整修的,法国人在中国在山西由太原到石家庄,采用的就是窄轨。那么要衔接这两个轨的话,是窄轨胜过标准轨。

雒春普:在当时的条件下,他要修这个,这么长的一条这个铁路干线,他的预算是9000万,如果说是你要是修那个窄轨,预算就那个就低的很多,事实上最后这个铁路到1937年基本贯通之后,他做了一个总结,一共这条铁路花了1650万。

解说:山西工商业快速发展,西北实业公司资产也倍数成长,担任总经理的阎锡山把部分获利成立奖学金,资助学子留学进修。

阎志昭(阎锡山侄子):只要你山西人,只要你读大学,只要你这个留学,我伯父全部给予补助。而且你要如果是这个到日本去留学,你需要什么保证金,那时候保证金好像每一个国家的这个门槛都很,有的很高,像美国的话,一开口,我记得那时候就是5000块美金。

解说:另外他还兴建医院免费看病,并且替家乡单身男子娶妻成家。

樊燕:阎锡山呢还在我们这个地方,成立了娶妻互进会。因为当地条件过去很差的,有些人呢,过去都娶不着媳妇,阎锡山呢就捐资一万大洋,成立了这个娶妻互进会,帮助没有条件娶媳妇的娶了媳妇,但是有条件,受助者,就是受捐助者不能吸大烟,就不能抽大烟,也不能赌博。

解说:如果家境贫困无法养育小孩,还可以送到阎家设立的善幼院。

樊燕:老百姓家如果这生了孩子养不起的话,就送到这个慈幼院来,阎府呢要付给这个老百姓30块银元。如果说亲生母亲愿意继续抚养的话,这个孩子还在自己家里,但是阎府呢要每个月给孩子生活费,如果家里的亲生父母不愿意抚养的话,就送到这个慈善机构,就是慈幼院来,专人负责看管、喂养。

解说:虽然十年建设计划以工商业发展为主,但为了帮助农民,阎家仍出资30万银元兴建70里长的己巳渠,供水灌溉一点六万亩田地,让贫瘠的农地获得改善。仅仅三年的时间,阎锡山主导的这场经济改革,已经让山西逐渐摆脱农村的面貌,也让自己的统治更为巩固。

隔年2月,陕北红军打着抗日的旗帜东进越过黄河进入山西,阎锡山被迫向蒋介石求援。

雒春普:那个红军属于这种就是很能拼命,很能打仗的。招架不住呢,阎锡山就请蒋介石来,派中央军来援助,就是在这种机缘下,中央军就到了山西了。到了山西之后,阎锡山想着是红军那个回师了,撤出去了,那么中央军你就应该走了,这是我的地盘,但是蒋介石他肯定不这样想嘛,我既然进来了我就不走了。

解说:蒋介石指派嫡系子弟兵陈诚,带领国府15万中央军进入山西,但在红军退回陕西后,中央军却拒绝离开,这让阎锡山又惊又怒,此时日军已占据察北六县,山西东部已近沦陷,蒋介石决定成立晋、陕、绥、宁四省剿匪总指挥部,并由陈诚担任总指挥。面对红军、中央军以及日军的三股势力,阎锡山必须找出生存之道。

李蓼源(阎锡山秘书):存在就是真理,需要就是合法,他说列宁说过这句话。他(阎锡山)说我这句话实际上也是从列宁那句话里面引申出来的,我的这个一些做法。我在山西,我存在不住以后,那我什么也干不成。

解说:5月底,阎锡山和中央代表彭雪枫会面,同意取消对红军的封锁,并组织抗日团体。9月18号,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太原胜利,阎锡山自任会长,但实际操作的则是薄一波。

李跃乾:他把维护他在山西省的统治寄托在共产党的身上,希望共产党帮他训练人才组织起来,所以他最后利用了一个干部,就是薄一波先生,他叫薄一波做了牺盟会的领导人,牺盟会会长是阎锡山本人,但实际主抓这个牺盟会的是薄一波。所以呢,然后呢,共产党呢由此呢,就大批的共产党干部就进入这个牺盟会,然后地方组织做县长。

解说:同时阎锡山还和张学良到洛阳力劝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但蒋介石坚攘外必先安内,要求张学良率领东北军继续围攻红军在陕北的根据地。

11月16号,日军分四路进攻绥远,晋绥军在傅作义指挥下,击溃日军收复百灵庙,全国抗日情绪高涨,眼见民气可用,张学良再度要求蒋介石,让东北军北上绥远增援抗日,但遭到驳回。两周后张学良邀请蒋介石赴西安为东北军训话,由于蒋介石仍坚持发动,第六次围剿红军行动,两人意见相左引发了西安事变。12月13号,阎锡山同时接到来自张学良和南京政府的电报,双方都争取他的支持。

李跃乾:西安事变中间,阎锡山起到一个和事佬的作用,阎锡山呢主张救蒋、主张和平解决,实际上对共产党的战略有很大的影响。然后呢,这个阎锡山的话,传递了消息说蒋介石的安全,蒋介石在西安比较安全。然后呢把张学良真实的态度,当时张学良已经把真实态度告诉了阎锡山了,第一是抗日,第二是保蒋,蒋不会有问题,把这个争执的意见传达到南京之后呢,实际上对南京和西安的和解的话,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解说:西安事变平和落幕后,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1937年7月7号,日军攻占卢沟桥,国府正式对日宣战。8月,日军已进入晋绥两省,根据国共二次合作会议决议,陕北红军四万六千人以第八路军为番号加入国军,随后又编入第二战区序列,由阎锡山担任司令司令长官。10月11号,日军攻击太原北部屏障忻口,18万国军增援前线,经过23天鏖战,阎锡山输掉这场战役。11月8号太原失守,阎锡山退守临汾。

1940年春,阎锡山由陕西秋林搬迁到山西吉县的克难坡。

陈少卿(山西克难坡解说员):阎锡山呢,把第二战区司令部和山西省政府,还有当时的山西大学,山西省银行迁至克难城。
解说:克难坡是个贫瘠的黄土山头,原本只有几户人家,为了方便军队机关驻扎。阎锡山亲自设计凿山、建窑洞。

李蓼源:他(阎锡山)一生这个就是亲自要设计,你盖个窑洞,他都要亲自把工程处长叫来修窑洞,花多少钱,很善于计算。
解说:同时为了防御日本军机轰炸,阎锡山除了重建电报设备,并下令建筑地下坑道。

陈少卿:在克难城修了64条地道,总长度大约有7华里,它能连结克难城所有的山沟,整个山底下呢,全部都是地道相连。

解说:当时在重庆的蒋介石仍不信任阎锡山,屡次派人到克难坡了解状况。

李蓼源:派陈诚去,陈诚去也是一边了解情况,一边看望他啦。另外还研究这抗战的一些事情,胡宗南也是谏阎的,那个蒋的这个派的去的,就刺探他是不是要投降日本,是不是要和八路军合作,都是摸这个阎锡山的这个底去了。

解说:还有中外记者团到前线采访时,看到克难坡贫困的生活,给阎锡山的军队取了个外号。

原馥庭(阎锡山秘书):中外记者团到我们的司令部待了几天,然后到延安也待了几天,叫延安是八路军,叫我们叫七路半,吃的、穿的,延安和我们司令部都是一样的可怜的那个样子,穷苦,苦干穷干。

解说:1940年春,中日战争已有新的变化,原本扬言三月亡华的日本面对中国的浴血抗战,战事陷入胶着,为了尽速达成侵华目标,3月30号在南京扶植汪精卫伪政权,并试图在华北松动国民党势力。而曾经留学日本的阎锡山成了他们锁定的目标。阎锡山迁到克难坡后,占据晋北的日军派人和阎锡山接触。

原馥庭:太原日军司令官北京的参谋长跑到阎先生司令部附近,要阎先生做华北的领袖,他的部队要南下,要发展南洋去。这个后来,阎先生和他见了一会面。

解说:日方提出优渥的条件,希望阎锡山接受后返回太原。

此时的阎锡山处境困难,但笃信存在就是真理的他,必须为自己创造生存的空间。

赖岳谦:长期以来,他的中心思想就一个就是活下去。然后怎么样活得好,要活得好,他就必须要利用三方势力彼此之间的相互猜忌,都需要他,所以他要创造一个都需要他的条件。所以他跟日本人在对抗的时期,他也可以跟日本人在谈判,谈判就是说那是不是你给我武器装备,然后呢我们达成一个协议,但是他又不能够变成汉奸,可是他又想要拿日本人的装备来强化他自己,可是他跟共产党也一样,他反共,可是他有看着共产党越来越大,可是他又不能够去打共产党,他又需要共产党跟日本来作战,所以他都在不断的在利用这个三角关系,利用这个三角关系里面,他让他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

解说:为了在三股实力中周旋,阎锡山面对极大压力,也因此养成每年写遗嘱的习惯。

原馥庭:正月初一过年,家里人要拜年,初一下午和我两个人干什么呢?写遗嘱,遗嘱每年,要件件的改一次,国家内外情势有变化,军人不知道哪天就会死,每年正月初一下午啊,和我改遗嘱。

解说:1940年11月,阎锡山指派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兼山西第二行署主任赵承绶,到白壁关和日方代表谈判,隔年三月举行第二次谈判,同时他另派专门前往重庆向国府说明自己的目的。

原馥庭:表面是阎先生在前线和日本人谈,幕后是重庆的蒋介石委员长在那儿指挥着,阎先生派了民政厅的厅长秘密的住在重庆啊,就直接和委员长办公室联络,就是他(阎锡山)如何和日本人应付他,不当政治的受死人。

解说:1941年8月11号,赵承绶代表阎锡山和日方签订汾阳协定,商定双方停止敌对行动。阎锡山脱离重庆国民政府,日方则将山西政权交还阎锡山,并且提供武器装备。随后阎锡山在太原汾阳、临汾等地设立办事处。

李跃乾:我认为那个汾阳协定实际上他是搞了一个,搞了一个叫缓兵之计,是缓兵之计。实际上就是一种策略的东西,他并不是想真正兑现。

解说:汾阳协定让中共和重庆分别派人到克难坡见阎锡山,除了劝他不要投日,蒋介石还给了一笔款项。12月7号,日本突袭美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为了从中国战区抽调兵力,侵略东南亚地区,日本催促阎锡山履行汾阳协定。隔年5月6号,阎锡山亲自在吉县安平村和日方代表谈判,出发前阎锡山交代随身参谋做好应变准备。

李蓼源:告诉他的参谋说、你带上手枪,如果看我和他开会的时候,有发现强迫我的,你立刻把我打死,就是把阎锡山打死,我决不在那上失掉我的节操。

解说:另一方面,阎锡山事先已透过拦截电报,了解美国加入战场后,日本处境岌岌可危,因此会中再度使出拖延战术。

阎志昭:安平会议的时候,日本人答应给他(阎锡山)多少粮食、多少弹药、多少武器,然后已经拨了一部分给他,然后他(阎锡山)会议开到一半,他就跑掉了,要逼他签其他的条件。

解说:阎锡山半途离席惹恼日军,会后日军派军机轰炸克难坡,并击溃阎锡山第34军,俘虏骑兵军两个师。1945年8月6号,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阎锡山立即加快接收山西的计划,并且获得蒋介石的支持。

3天后美国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随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原馥庭:阎先生抗战胜利去了一回重庆,回来以后啊,泄气极了,苦闷的谁都几天不见人,我们看出来,他到重庆感觉上,大家抢钞票。抗战胜利了,抢着接收日本人的财产,国家前途希望不大,苦闷的很。

解说:1949年10月1号,毛泽东在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14号广州失守,国民政府再迁往重庆。10月23号,阎锡山以国府行政院长的身份,在重庆留下一段对山西同胞的讲话,1949年10月23重庆—阎锡山对山西同胞讲话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三日重庆阎锡山对山西同胞讲话:山西全体同胞们,我这一回没有赶上回到太原,同我的文武干部及全体军民共同奋战、共同牺牲,我很惭愧,我心上也很不安。现在我天天想到这里,心上还非常难受,但我在一天,一定一刻不会忘了你们。

解说:11月16号代总统李宗仁以治病为由飞往香港再赴美,眼看重庆也将失守,身为行政院长的阎锡山必须决定国府要迁往何处。

李维开(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最后做这个决定的时候,阎锡山他基本上是唯这个蒋的意思来决定的。那么蒋当然就是立刻决定就是说到台湾,但是到台湾这件事情必须要由行政院这边来做决定。因此呢,他(蒋介石)就请这个阎锡山过去要说明这个事情,然后阎锡山呢二话不说,就立刻呢,就决定召开行政院院会,然后做成决定就是中央政府迁设台北。

解说:身为行政院长的阎锡山抵达台湾第一夜,住进了台北宾馆,当时台湾实施戒严且物资缺乏,阎锡山很快就了解自己的处境。

刘维开:阎锡山他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一个人,他很聪明,他对于这整个的情势,他有他的了解,他知道他的事业基础其实在山西,一旦离开了山西,他什么都不是。那么在1949年这个大的变局当中,他所依赖的是因为他跟蒋(介石)、李(宗仁)之间,他可以做一个平衡点,他才有一个发挥的一个空间,可是呢到了台湾来之后,这就是、这就是这个蒋能够完全掌控的。对他来讲的话,这个地方(台湾),他已经没有能够发挥的余地了,他的部队也不在了,他的土地也没有了。

解说:尤其面对台湾省主席陈诚和国民党总裁蒋介石的政治实力,只剩40多名山西部属的阎锡山,知道自己并无筹码足以抗衡。

赖岳谦:山西省都没有了,他的政治筹码、政治资源都没有了,他只剩下名望、知名度而已。那如果他要坚持这个位子,那一定成为蒋介石斗争的对象,他很清楚知道蒋介石对于他的政敌绝对是打击的。

解说:经过思考阎锡山决定辞去行政院长的职务。

刘维开:他也就辞职了,他也提出辞呈,特别辞呈之后呢,那么整个形势就是又没总统、又没行政院长,那整个的政府就会运作就出现了问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的这个辞呈实际上来讲呢,就促成了蒋在这个时候决定要复行视事。

赖岳谦:他自己主动辞职做得很漂亮,所以他也很清楚知道蒋介石一定会让他在晚年过得好好的。

解说:但在正式卸下行政院长职务前,阎锡山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即使人在台湾,但阎锡山始终无法忘怀山西为他牺牲的家人同胞。

原馥庭:阎先生哭了,就在台北,有一天睡午觉了把我叫去,你给我写个祭文,我睡觉起来了,给我祭一祭太原他们。

解说:为了弥补自己心里的亏欠,阎锡山在行政院长任内下令兴建太原五百完人塜。

1950年3月1号,蒋介石宣布复行视事,并任命陈诚接任行政院长,阎锡山专任资政。3月15号举行交接典礼。在阎锡山卸下院长职务前,早已为自己排铺好退路,此时阎锡山还常以资政身份参加国府会议,当时国府官员都配置专车,隐居的阎锡山却没有。

张日明(阎锡山警卫):阳明山成立那个实践研究院,蒋先生派一个吉普车,快80岁、70多岁一个党国元老,你能派一个这种车来,唉,我们心里想这就是我们没有力量。

解说:除了参加国民党活动,一些外国友人也常上山探视,加上两个儿子分别在美国和日本,阎锡山计划到国外旅行。

阎志昭:这个蒋介石只跟他讲,你这么老了你不要出去了,讲起来你身体不是很好,我是很爱护你的身体,所以其实呢,就是给他禁足了。

解说:一连串的打击让阎锡山心灰意冷,逐渐向现实妥协。

阎志昭:他认为他还有机会回大陆,所以那时候他、他的布局啊,刚刚开始他还有这个雄心的布局,到后来他发现他是完全被蒋先生表面上很尊重,实际上是有点冷落,他就开始灰心了。

解说:从此阎锡山极少接见访客,也不下山,每天清晨六点起床,晚上十点就寝,除了听收音机了解时事,饭后在山区散步之外,其他时间都在写作。

阎锡山的晚年都在写书,一辈子最得意的就是建设山西。另一方面,对于故乡记忆最痛的则是战争。

阎志昭:我伯父最后悔的就是他说中原大战,中原大战的时候,这个跟“总统”,跟蒋公打仗。这个山西的部队从黄河撤退的时候,听说死了,光光那一个撤退就死了数十万人,所以他常常会自言自语,一将成名万骨枯。他也给教宗写过信,乞求教宗能够让世界不再有战争。

解说:追求世界和平的阎锡山借着写作规划三百年的中国。1959年,阎锡山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治国的理念。

阎志昭:他说是,中国以前是尧舜禅让是传贤不传子,他说从大禹开始之后,就是传子不传贤,他就写了这封信给蒋介石,我相信他(蒋介石)也明白,他在讲什么。

解说:1960年5月20号,蒋介石的就职纪念庆典上,年迈的阎锡山缺席了,他因为身体不适卧病在床。

张日明:年纪大了就怕感冒,一感冒。刚开始说不要去医院,他不要去医院,叫医生来好了,叫医生来看,看了给他吃中药算是好一点,后来结果不行了,脸也肿了,脖子也肿了。

解说:直到两天后医生到山上看诊才发现情况不乐观,紧急送他下山就医。

张日明:用藤椅4个人把他扶到车上,扶到车上他就问,你帮我问问医生,我能不能到达台北,你说你听了心里怎么样?我说可以、可以,医生说可以啦、可以。结果走到下面转弯那个地方,那个时候很陡、很泥烂那时候,不是像现在这样平坡上来,而且路也不是现在那么好,也没那么宽。到那个地方,呼,一口气出来,臭的,完了,那时候,那个医生就赶快跑过来马上给他打强心针。后来才知道,那心脏病打强心针等于催他死,你说可怜不可怜。

解说:5月23号,78岁的阎锡山与世长辞,就葬在种能洞旁的山坡上,陪葬的只有一支常用的钢笔和修剪胡子的剪刀。后代子孙都未曾返台扫墓,独留一名垂垂老矣的随扈,无论晴雨每天上山守墓。

在年久失修的种能洞里,“三百年的中国”静静陈列书架上,寂寥的岁月,泛黄的书页,尘封了早已被以往的理想残念。

曾子墨:1930年,上海《字林西报》刊登过一幅山西军阀阎锡山的漫画像,一身长衫马褂,头戴瓜皮小帽,一边拨拉算盘一边念叨着,今天又进账多少钱。当时阎锡山对于自己的这一形象颇为满意。而之后,阎锡山一直奉行着中庸哲学,这也决定了他的人生境遇。在台湾的十年岁月,阎锡山不过问世事,专心写作,规划的是没有战争的大同世界,想念的是再也回不去的故乡山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6-3 17: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