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8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彦武:成本上升中国2014将发生金融危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3: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年10月和11月,中国的金融业发生了彻底的大变化,最明显的例子是债券交易市场的急剧萎缩,尽管债券市场在遭受一连串几乎是不停顿的抛售之后、收益率已经达到数年高点,但投资者的胃口并未随着债券价格的下跌而打开。上个月,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间债券市场成交量为人民币1.74万亿元(约合2,857.1亿美元),远低于3月份创出的年内高点8.26万亿元。虽然11月份成交量略高于10月份的人民币1.42万亿元,但与上年同期的7.14万亿元相比仍微不足道。也就是说11月债券同比交易量下滑了80%。债券市场7-11月份的月均成交量只有区区人民币1.41万亿元,上半年月均成交量为5.25万亿元,2012年全年月均成交量6.15万亿元。债市7月份以来的大幅下滑表明,在中国金融系统6月份发生史无前例的钱荒事件后,中国金融业发生彻底的改变。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都进入上升通道,资金成本持续增加。
周彦武:成本上升中国2014将发生金融危机 - 万达广场社区 - U8642P1332DT20131216140415.jpg
美信咨询首席经济学家周彦武
  过去10年来,中国以银行(行情 专区)业为首的金融机构一直大量购买债券,并且一旦买进就不打算卖出,持有直到债券到期。因为信贷供应充足则投资渠道有限,然而在2013年6月钱荒发生后,局面发生了彻底改变。

  央行一直维持资金面偏紧的局面,通过放短收长的扭转操作稳步提高利率,也就是融资成本,央行实际至少加息2-4次。数据显示,受此影响,中国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1月20日触及4.72%,为2005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纪录高位是2004年11月触及的4.88%。

  中国是个奇特的国家,除中国以外的国家,利率对试图融资的机构和企业来说都非常敏感,而中国利率的波动被人完全忽略,利率根本不会影响企业和机构的融资意愿,国外的央行如果想抑制过热的经济,减少信贷增量,只需要提高利率就可以,而中国提高利率完全无效,企业和机构丝毫不在意融资成本的增加,它们只想拿到资金,根本不在乎成本。在中国一旦提高利率会收到相反的效果,企业和机构的融资意愿不仅没有丝毫降低反而大幅度增长,企业和机构也愿意付出高昂的融资成本。

  这也从反面证明,企业对资金的渴求非常旺盛,不过这种旺盛并非是因为经济前景看好,中国的GDP增速放缓是无需争辩的事实,中国未来的GDP增速会进一步放缓,而融资需求却在飞速增加。只有一个原因能解释这一切,企业和机构都在借新还旧来维持资金链不断裂,来维持正常的运转,债务就像滚雪球般扩大,多高的融资成本企业和机构都必须承受,而企业和机构的决策者,无需为财务成本上升负任何责任,连道义上的责任也无需负责,它们心安理得地这么认为。按照惠誉最乐观测算的口径,2013年中国信贷增速将达到20%。报告指出,若以信贷与GDP的比值衡量杠杆率,即使作出乐观预测,即信贷年增速放缓2个百分点至12%、名义GDP增速保持在11%,到2017年底,债务/GDP这一比值也将接近250%,远高于2008年的130%。而中性估计2014年就可以达到250%。


      尽管债券收益率普遍提升,但是远远跟不上资金成本增加的速度,保险(行情 专区)、银行都对债券失去了兴趣,保险和银行热衷于更高收益的产品,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但是在中国你完全无须担心,决策者无需为决策失败付出任何的损失,那怕是道义上的损失都没有,金融机构的第一目标是利润增长,风险则完全忽视。因为没有任何人需要为风险可能带来的危机负责,既然如此,何乐而无不为?

  单从货币供应情况看,资金面似乎宽松,而债券市场一下子流失了80%的数万亿的资金,同时银行信贷规模没有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只有两个去处,表外业务和影子银行。

  银监会和央行对此心知肚明,然而却投鼠忌器,一方面央行持续提高远期利率,希望商业银行们主动收敛它们的表外业务,减少金融杠杆的使用。另一方面,央行害怕持续收紧资金面,提高远期利率让银行发生系统性灾难。对银监会来说,它也希望商业银行们主动收敛它们的表外业务,减少金融杠杆的使用。但是银监会也知道,如果大规模收缩表外业务,降低同业业务规模,减少影子银行信贷规模,那么银行业绩就会暴跌,银行的利润增速本来就在放缓,一旦资产规模缩水,利润下滑,对银行的金融安全来讲也是不利的。所以9号文酝酿了这么久,迟迟不下发,银监会早已将9号文的大部分内容透露给了商业银行,希望他们主动整改,不至于在9号文发布后遭遇重大危机。不过无论如何,对表外业务和同业业务的限制会让银行利润大幅度下滑。

  不过银行很喜欢和监管机构玩猫捉老鼠的游戏,银行总能找到绕开监管提升利润的路径。银监会只能事后补救,同时也不敢出手太重。

  金融机构只求利润不顾风险的做法,注定其必然遭遇危机,而即便发生危机,金融机构的决策者也无须负责。这就加剧了危机的规模。并且金融机构不止这一个重大隐患,还有投资效率极其低下的地方债,不良产能行业累积的天量贷款,这就像一个炸弹,已经在冒烟了,只差一把火,这把火还是由美国人来点好了,只有QE缩减,有那怕微量的资金流出,就会导致企业或机构的资金链断裂,债券违约,贷款变呆账,这个炸弹就引爆了。

  相关评论>>>

  央行首席研究员:三重金融危机悄然逼近中国

  张庭宾:中国宏观调控越来越难 金融危机或引爆

  李迅雷:中国已经存在爆发金融危机的条件

  第四届期货机构投资者年会11月20日在上海召开,东方财富(行情 股吧 买卖点)网对论坛全程进行直播。海通证券(行情 股吧 买卖点)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中国或爆发金融危机,而改革将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李迅雷称,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来讲比较平稳,从三季度来看,全年7.5%的目标应该可以实现。但是全年表现来看,跟美国的市场,欧洲市场,日本市场,包括新兴市场比较还是较差。

  李迅雷认为,中国经济增速跟去年和前年相比,整体经济增速是往下走的。虽然第三季度经济回笼,但明年中国经济可能在8以下。

  “我们的融资需求大幅度在增加。我们的融资规模也比较大,这就是一个问题。”李迅雷说,“以前经济增长,那么融资增长,这是正向的,但现在是反向的。”

  他进一步指出,“企业部门GDP比重在五年以前是85%,到了今年第三季度,这个比例达到了120以上。政府占GDP比重,虽然总体还是比较低,但因为国家审计署还没有公布地方债的总规模是多少。有人说是20万亿,或者比20万亿低一点。”他认为,这些都是小数,占GDP比重也不会高于50%。但是上升势头很快,从30%上升到40%多。

  李迅雷强调,虽然债务规模不大,但增速从过去五年终增长45%就是一个问题。“当你的债务快速增长的时候,你的流动性也会有问题,你的资产质量也会有问题。而且你负债匹配也会有联系。这些是金融风险的表现。”

  李迅雷表示,“从数据来说,中国已经存在了爆发金融危机的这么一个隐含的条件了。就是从日美的经验来看的话,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而且中国的企业债务从GDP的比重,从80%上升了120%,而美国目前的企业债务占美国GDP比重40%。”

  李迅雷称,展望明年,经济还是会继续回落。GDP的增速预测大概是定在7。“今年是7.5,这样的话,实现目标应该是问题不大的。但是经济下行趋势所带来的是一些负面影响,大家还是应该引起重视。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明年的利率水平如何能够平缓的回落?否则的话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

  李迅雷指出,中国由于金融错配,把大量资产,大量的银行信贷,错配在产能过剩的行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还是把大量的资金贷给国有企业、央企,这些企业代表传统行业,过去也辉煌过。但是由于产能过剩等问题,资产在这方面,在这个领域里自然会承担风险。”

  “第二个是房地产(行情 专区)领域,房地产已经火爆了十几年了,什么时候房地产行业起来,什么时候中国房地产行业泡沫破灭,谁也不知道,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在这方面采取审慎态度。”李迅雷说。

  此外,李迅雷表示,今年以来,创业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指数连续创新高,但是传统板块,特别是以上证指数为代表的却是非常疲弱。“同样可以看到,经济增速远远低于我们的,像印度,在过去十年中涨了五倍。这也是代表着经济转型必须要在资源配置上更加市场化。现在以银行为主导的体系存在很大风险。”

  “2014年中国的金融改革继续,但仅仅靠金融改革是没有用的,改革不可能在一个领域成功,没有其他领域的支持。没有相应的改革举措的话,怎么可能打破垄断?怎么可能在市场配置上有更大的决定权?所以中国在接下来的改革中,我想应该面临挑战更多,当然对我们的资本市场带来投资机会更多。”李迅雷说。(东方财富网)

  国际大鳄欲做空中国 三因素或酿新一轮金融危机

  据媒体报道,中国当前的房地产泡沫、信贷泡沫、债务泡沫以及国际短期资金流出,与当年东南亚危机之前的情形十分相像。

  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对冲基金经理们或许已经选定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沽空对象——一个有着3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因为做空的客观条件似乎已经完备。

  首先,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路人皆知的事实,从2009年开始,房价再拾升势,迄今价格又翻了一番,其中的泡沫究竟有多大,实在难以估量。其次,中国的信贷泡沫也是前所未有的。据报道,自雷曼倒闭以来,中国的信贷总额从9万亿美元上升至23万亿美元,在短短五年中赶上了整个美国商业银行系统的规模。

  第三,中国社会主体的债务规模处于高位,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愈来愈大。

  事实上,中国整个经济已被房地产绑架。

  银行贷款的50%至60%是由企业的房产、土地做抵押;影子银行的贷款绝大多数直接或间接与房产土地有关;中国企业负债依赖房产、土地做抵押,中国家庭负债也大多用于房屋按揭;而地方政府债务的还本付息更主要依赖卖地收入。

  对于中国的金融经济泡沫,国际资本大鳄们十分清楚,过去由于中国经济体的封闭,他们没有对冲的工具,只能不时攻击一下港元。而如今,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对冲基金们很容易在相关市场借到人民币,从而做为沽空人民币的筹码。(凤凰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8 04:5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