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的作者是bong手环创始人顾大宇,首发个人微信账号dayu。
今天是我使用Withings Scale两周年纪念日,突然想起两年前买这个秤的时候的一些想法,后来又陆陆续续有所进化的,一个点子。
当初入手Whitings Scale,是因为用小本子或者APP抄写体脂秤的数据非常不方便,Whitings Scale这货只需要我踩上去,然后数据就在云端了,非常方便。但是入手了之后,我觉得这还是不够方便,因为还需要人踩上去。
称量体重是一道非常艰难的心理关卡。一般的,我认为体重秤的使用周期就是两周——从超市买回来的两周内,你会在某个情况下被体重秤的数据击溃,从而不愿意面对他。有可能是兴高采烈的去称量结果更重了,也有可能是随便一称发现自己更重了,总之,在两周之内,每一次「更重了」都会不同程度的打击你「下一次称量」的勇气。
所以宣传广告中说的,只需要你「轻轻的踩上去,一切便可知」——我去,轻轻的踩上去谁特码去踩啊。
这样的一道非常好理解的心理关卡,是体重秤的死穴。 有趣的是,现在的「智能秤」其实是想要更多,「称量体重」只不过是「获取数据」的一次旧世界的现实桥接而已。
这些数据的获得,无外乎是为了更高质量的「身体分析」。
如果是这样,干脆放弃那块需要用户「踩上去」的平板好了。
生活中哪个场景可以顺便就把称量的事情给做了?而且要皮肤接触的?
马桶垫圈。
什么,需要用户在BB的时候抬起双脚?
不需要,用算法动态分析。
什么,需要适配各种马桶圈?
不需要,注意观察下马桶垫圈下的小垫子。
本idea已经免费卖给了小亮和Even,要做秤的同学需要抓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