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7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邵逸夫导演《白金龙》将中国首次带入有声时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邵逸夫,我们能想到的形容大多是“传奇”两个字。他打造了邵氏、无线两个电影、电视王国,他是电影企业家,也是香港富豪。但在内地,人们更愿意把他看作一位慈善家。

  行善之初

  1907年,邵逸夫出生在宁波镇海的一个商户家庭。他是家里的第四个儿子,有两个姐姐,排行老六,才有了后来的“六叔”称谓。逸夫是他的号,他希望自己能够闹中取静,忙里偷闲,安逸地度过一生。

  出生在富商之家,邵逸夫从小受到家族熏陶,会做生意,也会做电影。1932年,邵逸夫出任制片和导演,执导了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把中国观众带入有声时代,之后成立邵氏兴地有限公司,出产邵氏电影,在香港影视业独当一面。1965年,邵逸夫成为香港无线广播公司的股东。在随后的几十年中,邵逸夫塑造了市值164亿港元的TVB电视王国,奠定了TVB在华人心中的绝对地位。

  邵逸夫是史上最年长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拍摄影片1000余部,为中国所有电影制片厂之冠,拥有最多的影院,最高时期达200多家,为中国私人拥有量之首;同时,他建造了亚洲最大的电影拍摄基地,被誉为东方私人拥有量之首。

  早年的邵逸夫并不热衷慈善,相反,关于他“吝啬”的传闻倒不少。1970年,一家养老院的老人看见邵逸夫每天坐着劳斯莱斯豪华车经过养老院门口,于是冒昧给这位电影大亨写信,请他行善施德。不久,养老院收到邵逸夫寄来的一张仅仅500港元的支票。养老院随即把这张支票退还给了邵逸夫,邵逸夫因此事也被嘲笑了很久。

  有人说,邵逸夫之后的乐善好施起因于此,也有人说,这与他三哥邵山客之死有关。1983年,邵逸夫的三哥邵山客中风,陷入昏迷,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此时的邵逸夫睹物关情,感叹人生匆匆,钱财只是身外之物。邵逸夫也知道,邵山客在新加坡对员工吝啬,很少投身公益,在当地的口碑并不好,但留在身后的名声却不会随着棺材一齐离开人世。邵逸夫不想步三哥后尘。

  1985年1月,也就是邵山客去世前两个月,邵逸夫以邵氏基金会的名义宣布捐出1.06亿港元,作慈善用途。其中730万港元用来资助香港的大学和医院。另外3300万港元则捐给香港以外的六所大学,包括台湾国际艺术学院和澳门的东亚大学等。

  商人出身的邵逸夫有一套自给自足的经商模式,对于金钱的态度也十分保守。他手下很多导演成名之后,都希望能够获得票房分红的权利,但是在邵逸夫这里,就是痴人说梦。正是由于邵逸夫不肯让手下人尝到更多的甜头,导致邵氏公司人才不断流走,这也是当时的邵氏公司没落的一个原因。

  【相关新闻】

  “无线电视”终易主,“邵氏”光影成图腾。如果3月底由香港“壳王”陈国强、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之女王雪红和私募基金组成的投资集团顺利完成与"邵氏"的股权交割,那"邵氏"这个香港电影与电视的传奇家族将退出光影世界的前台···

  邵逸夫爵士被发现在家中昏迷 送院抢救无效逝世

  据香港媒体报道,1月7日早上8时许,邵逸夫爵士被发现昏迷在西贡嘉澍路清水湾大厦住所内,救护车到场将昏迷的邵逸夫送院抢救,可惜抢救无效,警方正在现场调查,邵逸夫爵士享年107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6-18 00:0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