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不会出台新的大规模刺激措施,将会继续贯彻现有的政策微调。如果外汇流入疲弱,央行可能会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且也可能在三季度晚些时候再次降息。”对于未来的政策预判,瑞银(UBS)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这样认为。
实际上,央行在今年6月8日和7月6日连续两次降息,已预示了监管层对我国经济偏于谨慎的判断。尽管上周公布的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7.6%,略强于此前预期,但对于经济底部何时到来,市场仍莫衷一是。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前几周在公开市场连续逆回购所投放的资金,也将在本周内集中到期,Wind资讯统计显示其数量约在2050亿元。市场就此认为,这一压力将可能“倒逼”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同时,证券时报记者从货币中介人士处也了解到,今日市场对于1周期限资金的需求明显降低,一定程度上或表明,机构对于央行随时降准的预期正愈发浓厚。对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向记者表示,从趋势上看央行降准是必然的。但7月份的情况则是“两可”——不降准,市场能够承受;降准,市场也不会因此有太多改变。
截至今日下午4点半收盘,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多数下跌。隔夜及7天利率分别降至2.4742%和3.2757%,1个月期限资金价格微升3.47个基点至3.1325,并与7天、14天和21天资金形成倒挂。记者还发现,与上周一的861.08亿元相比,今日的7天资金成交量已降至829.09亿元。而由于跨月,14天及21天品种的成交量,则分别增至近一周多新高的159.97亿和59.31亿元。
南京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黄艳红认为,上周末干扰货币市场的国有大行分红因素,其不利影响目前已明显缓解。同时,今日恰是例行准备金补缴(补退)的到账日,由于基数降低,退还给商业银行的资金也抑制了回购利率继续上行。
数据显示,央行在7月3日和10日分别实施的1050亿元14天逆回购和500亿元7天逆回购,均将在本周二到期;在7月5日和12日分别实施的400亿元14天逆回购和100亿元7天逆回购,则会在本周四到期。两者数量合计为2050亿元。
与此相关,证券时报记者今日从一级交易商处获悉,央行对机构进行了28天及91天正回购需求询量,或预示自6月21日以来一直暂停的正回购对冲操作,本周或面临重启。对此,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刘俊郁表示,假如央行认为目前降准仍不合适,就会将正回购和逆回购重叠使用,但最终实现净投放的概率还是略高一些。
“从历史上看,7月份是财政存款的上缴高峰,再加上这些逆回购到期因素,估计央行在本周降准的可能性很大。毕竟要切实减轻银行资金成本负担,公开市场只能是辅助的,降准才是真正的放松手段。”刘俊郁指出。
上海农商银行资深债券交易员丁平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根据去年末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表述,2012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预期将在14%左右,而我国货币存量巨大以及准备金率水平依旧处于相对高位。据此进行倒推的话,可以预测今年下调准备金率或以4次左右为宜。丁平认为,本周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时间窗口,降准有可能会随时出现。
该贴已经同步到 RedFox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