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经济自2007年3月发生金融危机。如今7年过去了,金融危机只是进入了新的阶段,但是还没有过去。” 对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如此判断。
李扬是在2月20日出席主题为“信息助力消费,数据提升价值”的2014年中国IT市场年会时作出上述表示的,会上李扬在题为“未来经济形势分析及信息消费趋势”的演中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
李扬认为,从发达经济体情况看,危机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但是造成危机的基本因素并没有消失,更重要的是在应对危机过程中采取了很多超常规的措施,这些超常规措施在阻止危机恶化的同时也加重了复苏的重负,使得复苏过程扑朔迷离。
他指出,判断危机是否过去,就要看实体经济领域中经济发展方式偏颇以及经济结构扭曲的状况是不是得到解决,显然没有解决。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现在发达经济体经济发展方向严重偏向消费者导向,经济结构高度依赖服务业,而制造业已空心化和危机最初杠杆率过高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去杠杆化是解救危机的一个必要路径,但是现在去杠杆并没有完成,在一定意义还在提高。” 他说。
李扬还指出,全球危机还没有过去第二个表现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危机初期曾出现一个现象: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经济很不好;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很好,以至于出现一个概念,叫做“双速脱轨”,两类国家两个速度,而且是脱轨的。但目前,危机进入第二阶段,发达经济体稳定了,新兴经济体开始陷入危机。这是因为新兴经济体之前的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全球货币市场放水提供的资金支持,当量化宽松政策结束,旧有的各种问题又重新出现。
就中国经济形式而言,李扬认为当前主要面临五方面风险。首先是经济减速,从此前10%左右的增长回落2-3个百分点,对经济冲击较大,需要几年才能将负面影响完全消弭。其次,房地产行业问题突出,一直没有明确房价上涨的具体原因,当前金融部门已经在对未来可能的下跌做准备。再次,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癌症,但是消减产能如何形成共识如何落实存在困难,而且中国还得面对为保证短期增长必须依靠投资的问题。第四,金融方面同时存在货币泛滥、贷款困难、利率偏高的现象,说明依靠政策调整已经解决不了这方面的问题,必须要动大手术。最后,地方政府债务虽然从总量上看不是问题,但是具体到一些局部问题较为突出。
他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过去,只是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世界各国走出危机的根本方法都在于改革,哪个国家改革的动作快、决心大,哪个国家就会占得先机,比较让人欣慰的是,中国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
李杨还表示,现下国际经济市场的大趋势让金融行业和IT行业有了更多的融合,深度融合。我国未来面临的挑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来自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互联网金融、互联网货币,这些新型业务改变了现有金融概念。(吴丽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