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8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分鞑靼人搬离克里米亚 称反俄已成其基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乌克兰东部亲俄分子在克里米亚事件激励之下展开分离活动后,国际舆论开始频繁使用东西乌克兰的概念,用以描述这个国家亲俄与亲西方的意识分裂。

  东西乌克兰的出现,最早源于17世纪中期俄国和波兰对今天乌克兰所在的这片土地控制权的切分,但在当时,乌克兰并不是一个统一国家。到18世纪末,除了西部德涅斯特河流域地区,沙皇俄国掌控了今天乌克兰4/5的土地。近200年来,正是这另外的1/5土地酝酿着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而利沃夫是其思想中心。

  从东部紧邻乌俄边界的哈尔科夫到西部靠近乌波边界的利沃夫,乘飞机不过2小时,但两地间没有直线航班,需要在基辅转机。在从基辅到利沃夫的航班上,《环球时报》记者身边的乌克兰人罗曼不断抱怨乌国内基础设施落后:“公路颠簸不堪,铁路很慢,坐飞机太贵。”

  利沃夫的城市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256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西乌克兰最大的独立王国加利西亚的首府。数百年间,利沃夫所在的西乌克兰地区被立陶宛人、波兰人、奥地利人、俄罗斯人、德国人先后占领,直到二战期间被纳入苏联版图。在俄罗斯学者罗曼·斯波尔卢克的著述中,西乌克兰是“苏联色彩最淡”、“俄罗斯人最少和俄罗斯化最低”的区域。

  的确,利沃夫古城拥有巴洛克风格、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等不同时期的建筑,有捷克布拉格和波兰克拉科夫的风情。若不是古老的教堂前,有摆地摊的乌克兰老人卖苏联胸章,你很难从这座城市找到苏联治理的痕迹。

  正因为如此,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前后,一些鞑靼人选择到利沃夫。22日,在城西南一座清真寺里,《环球时报》记者见到科里姆一家。科里姆今年50岁,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一个月前,他开着他的老“日古利”轿车,携妻带子抵达利沃夫,伴随他们一家的还有150只获奖信鸽。公投前,鞑靼人占克里米亚总人口约12%。“很多人已经离开,现在每天都有朋友从克里米亚给我打电话,问在西乌克兰定居的情况”,科里姆说。

  据科里姆讲,鞑靼人在克里米亚并没有受到人身威胁。“我们只是不想做俄罗斯人”,他说。离开前,科里姆和妻子在克里米亚生活了12年。再之前,他们和父母居住在乌兹别克斯坦。二战期间,因一些克里米亚鞑靼人配合德军对抗苏军,战争结束前的1944年,他们被迫举家迁徙到西伯利亚和中亚的荒芜之地。“50年背井离乡后,反俄已经成为鞑靼人的基因。”

  根据利沃夫地方政府4月的数据,目前有近3000名克里米亚鞑靼人申请暂住利沃夫。科里姆说,“我不留恋克里米亚,尤其是俄罗斯军队遍及半岛、只有4%支持率的亲俄政党掌控权力时。”4月初,21岁的鞑靼女孩波依科坐了25个小时火车只身来到利沃夫。“我期待着这里的全新生活,只是有点想念家人和朋友”,她说。原本在克里米亚,波依科的很多朋友是俄罗斯人。

  (原标题:部分鞑靼人搬离克里米亚 称反俄已成其基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15 02: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