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被定性。
5月10日,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在首届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 论坛上,再次给余额宝等背后的货币基金定性,不是金融创新。余额宝只是简单地把存款搬到互联网,对经济结构调整没有什么贡献,对实体经济也没有什么贡献。
创新,要看不同的程度,改变改革进程的实质创新叫创新,流程与工具的创新也叫创新。余额宝背后的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银行间拆借市场,在银行资金紧张时,为银行提供成本较高的流动性,货币基金早已有之,银行拆借早已有之,算不上什么本质创新。
余额宝是技术手段创新,通过互联网手段以光速聚集沙粒般的小资金,可算得上是伟大的技术创新。截至2014年2月底,余额宝规模约为5000亿人民币,其对应的天弘增利宝已超过了全球闻名的富达反向基金等著名基金产品,跻身全球前十大基金行列,为全球第七大基金和第三大货币基金。只有互联网高效才能做到这一点。银行只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互联网与金融融合的大趋势都不会改变。
中国金融既需要本质创新,也需要技术手段创新,因为不是本质创新而否认技术手段创新的重要性,这样的线性思维要不得,相当于否认活字印刷术的重要性。
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并不是因为解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题,而是舔了一口银行的血,让余额宝的购买者可以趁着银行资金紧张之时大赚一笔。
银行以及银行相关人士当然不爽,但生意之道就是交易互赢,一方有需要一方提供需要获利,谈不上道德不道德的问题。
银行资金紧张不是余额宝造成的,而是货币紧缩、规模扩张与企业较高的较坏的贷款质量造成的。央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健康的经济体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对产能过剩、资金紧张、负债率高企的经济体,影响非常大,相当于给糖尿病人断了胰岛素,给重症病人拔掉了输血管。以往经济上升周期对付失信市场行之有效的手段,抵押贷款、担保贷款,一夜之间显得不那么保险,互联互保成为火烧连营的互相伤害。在没有找到新的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之前,银行要生存,或者央行继续放水,或者通过各种渠道补充资本金,而后通过非标产品暗地里扩大规模。
余额宝大肆扩张之前,银行资金就不紧张了吗?别忘记去年6月开始银行的三次惊魂,同业拆借利率收盘居然高达13%左右,再上去一点就可经媲美高利贷了。
别说外来的余额宝,银行各种擦边球屡见不鲜。4月29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显示,2009年初至201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资产从6.21万亿元增加到21.47万亿元,增长 246%,是同期总资产和贷款增幅的1.79倍和1.73倍;同业负债从5.32万亿元增加到17.87万亿元,增长236%,是同期总负债和存款增幅的1.74倍和1.87倍。远高于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存款增长水平,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根据报告,两家银行尤为典型,上海银行2013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规模为331.14亿元,较2012年的83.23亿元增长297.86%;天津银行2013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718.93亿元,较2012年的95.82亿元增长650.29%。英国《金融时报》发现,中国10家未上市银行去年信托计划投资以及其他非标准信贷产品的持有量与其总资产的比例由2012年的14.3%攀升至23.3%。请问,这样的同业拆借做大贷款规模,难道不该缴纳存款准备金吗?风险来自内部,余额宝不过是大门口莽撞的陌生人。
无怪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5月9日发布《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4)》提出,银行体系的同业业务是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的关键环节,应是未来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而刘士余先生在论坛上也坦承,金融市场主体行为的扭曲,表现在银行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等与实体经济发展严重不匹配。
互联网金融与民间资金要在金融业本质创新,前提是,央行与银监会在民营银行、监管手段上创新,再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