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情人节七夕临近,牛郎织女即将鹊桥相会,生活中各个年代的“牛郎织女们”也回忆或幻想着自己的爱情。 资料图。 “90后”女孩马梦琴,浙江上虞人。说起爱情,她一家五辈人各有特色。“40后”奶奶爱得“羞涩”,“60后”母亲爱情亲情“两为难”,“80后”堂哥正为爱“发愁”,“90后”的自己明白了爱情很“烧钱”。最可爱的莫过于“00后”的妹妹,她这辈人的“爱情”怎一个“萌”字了得。
“40后”的爱情:羞涩
梦琴的爷爷、奶奶出生在1943年。前年,爷爷因病去世,回忆起当初的爱情,满头银发的奶奶仍是一脸羞涩。
奶奶不到20岁,就有媒婆给她做媒,对象是隔壁村的一个男孩。
“他第一次来我家,我躲在房里偷看他的模样,不敢出门正眼瞧他,更别提说话了。”奶奶说,那时候哪里知道什么叫做爱情。
直到结婚,梦琴的爷爷奶奶也没说过几次话,就那么“稀里糊涂”地结了婚、生了孩子,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
“60后”的爱情: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由恋爱虽有了“苗头”,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是主旋律。
梦琴妈妈王月秧的自由恋爱梦也在那个时候被扼杀在摇篮里了。说起当年那段无果的“爱情”,妈妈仍颇为遗憾。
“那时候自己有心上人,可家里硬是不同意啊。”王月秧说,自己再固执,也拗不过以死相逼的母亲。最终,只能放下心上人和父母认为的那个“老实可靠”的男人结婚。
因为没有什么感情基础,两个人的交往也如同完成任务一般。“那时候是真的没有感情,他跟别人去看电影都不叫上我的。”王月秧回忆当年的往事又好气又好笑。
几十年过下来,磕磕碰碰难免,而吵架最狠的一次,王月秧竟一气之下把结婚证书给撕了。
后来随着梦琴的出生和逐渐长大,夫妻二人慢慢磨合,还是生活得很和谐。
“80后”的爱情:为爱发愁
曾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80后”们已经步入社会,各自谈婚论嫁。甚至还有不少被冠上“剩男剩女”的称号。
梦琴的堂哥马立刚1985年出生,目前就职于杭州一家私营的设计公司。工作已有6年,年收入六七万元。
马立刚说,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杭州,原本想在这个美丽的城市寻找自己的梦想,但到目前为止他仍是租房一族,孤身一人。可如今想想,已经不知是对还是错了。
“可找个合适的对象哪有这么容易啊?”马立刚一家人都在为这事着急,也安排了不少相亲,只是对于那些有车有房的要求,马立刚倍感“压力山大”。
“90后”的爱情:烧钱
梦琴自己目前正在享受爱情的甜蜜,这两天一直和男友商量如何度过一个难忘的七夕。
谈恋爱就是烧钱。梦琴和男友自打恋爱后,两人的生活费是月月超支。为了有足够的资金谈恋爱,他们还一起去兼职赚钱,来维持“高消费”的爱情。
“我们其实也没怎么乱花,两个人在一起都想给对方好的,不知不觉就花多了。”梦琴说,和初中时候谈恋爱不一样,坐着奶茶店里喝一下午奶茶也是幸福。眼看七夕就要到了,又是“大出血”的日子,吃饭饭、送玫瑰、买礼物,样样都得花钱。
“00后”的爱情:怎一个萌字了得
最“萌”不过12岁的妹妹马梦萤。萤萤今年小学毕业,暑假在家守着电视专看爱情片,最近正迷恋《爱的蜜方》和《爱情是从告白开始的》。
看到电视剧里接吻的镜头,萤萤竟一点也不害羞。以前放学回家,还会拉着姐姐说学校里同学谈恋爱的“故事”。
萤萤说,班里一个男生在生日前给心仪的女生写过情书。内容是这样的:豆豆(心仪女生的小名),后天就是我的生日,希望能够跟你一起过。我去店里学做了巧克力,到时候做给你吃;我存了两天的零花钱,给你用;我喜欢你穿裙子的样子。最后还有一个大大的爱心。
此前,网络上热传着不少小学生的萌话:“小学毕业了,希望我们一直在一起”。另外一张七八岁男孩女孩亲嘴的照片也让人惊叹不已。“七夕就让给‘00后’过吧,我们这种老人就等过重阳了。”“90后”感叹。
专家:现代社会里爱情和婚姻正在分离
面对各个年代不同的爱情和婚姻,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认为,其实爱情观并没有变化。
“爱一直没变,只是爱情以外的东西在变化,比如人们对财富、地位、道德、婚姻的看法。”冯钢说,现代社会的爱情和婚姻正在慢慢分离,“爱”可以死去活来,但真到谈婚论嫁就会物质化了。
浙江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王平认为,各个年代的爱情观都存在一定的功利性,虽然现代人的择偶观中不可排除物质条件的考虑,但人品、世界观、价值观仍是重要的条件。
谈到如何度七夕,“50后”的冯钢“腼腆”一笑,说:“我老婆会飞到杭州来,都是老夫老妻了,平平淡淡地过。”(完)
该贴已经同步到 RedFox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