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5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平尺论画葬送画家的艺术才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1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一级市场定价方式调查(上):架上绘画估价体系趋势之变》中,笔者介绍了目前国内画廊业给艺术作品的估价方式正在慢慢进行转变。经常有国际业务往来和参加各色艺术博览会的画廊主们不再单一的按照过去以平尺或者平米的估算方式,给艺术家的作品制定画廊销售价格,而是开始慢慢开始有意识的与国际接轨采用一种称之为“系数”的估价体系,这些画廊大多以经营当代艺术为主。

那国内经营书画或水墨类作品的估价方式有无变化呢?据笔者询访的画廊情况显示,目前绝大多数经营书画和当代水墨类作品的画廊依旧采用平尺估价法。此外还有极少数画廊根据画面不同情况估算每一件作品价格,此种情况下,单个艺术家的作品没有具体衡定价格的方式,往往每件作品的价格都不一样,但会有一个价格区间参考值。

以平尺论画真的会要艺术家的命吗?

以“平尺”论画,固然有其优点,“老祖宗都这么干”是不少经营书画生意的画廊主的第一反应。它方便统一市场价格、方便统计艺术家作品产量、方便鉴别艺术家系列作品真伪、方便画廊向艺术家“订货”。它的方便,可以让一个作品成系列的艺术家顺顺当当的进入市场。

但这其实也是最大的问题之处,艺术家们会不自觉的陷入“赶订单”的状态之中,出现批量生产的现象,而忽略了画面本身的气韵和品质。今年2月,广东新闻网发布一条题为《全球最大的国画红梅作品“盛世之春”在中山问世》的新闻,消息中提到该画作全长13.8米,宽3米。这不禁让人莞尔,艺术作品不是靠其画面本身获得宣传点,而是尺寸。

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曾就“平尺”论画专门撰文发表看法谈到:“平尺论”的定价准则越是被更多人采纳,越有更多优秀艺术家的艺术才华被葬送。这种定价准则不断地充斥于艺术品市场的各个角落,造成了艺术家创作意识的被动。未及下笔,潜意识就因“平尺论”的影响而趋于功利,优先将作品与金钱挂钩,创作的美学动机和纯粹性便被消减。久而久之,艺术家的艺术感觉和创作能力将在日复一日“只求数量,不问质量”的机械式生产中丧失殆尽。

原标题:以平尺论画葬送画家的艺术才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31 05:4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