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7日上午消息,据路透社报道,了解政策走向的业内人士透露,中国正悄悄放慢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当局担心解除资本管制太快可能引发破坏性的投机资本流动,增加政府改革经济的难度。
中国并没有提出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具体日程,央行此前曾勾勒过大体的目标,即到2015年令人民币实现“基本可兑换”。但央行此前的说辞已经被淡化,如今分析人士预计完成日期将延迟至2020年。
供职于政府智囊机构的经济学家以及政策顾问表示,中国目前的重点是提振经济增速,完成国内改革,包括改革财政制度来遏制财务膨胀,整顿银行与国企。
一位目前在政府机构工作的央行前研究员表示,“放开资本账户将是最后的改革,我们需要首先改善国内金融市场 以及法律体系。这也就是为什么其他新兴市场会被投机者袭击。”
尽管在中国经常账户下人民币已经可以转换,但是覆盖证券投资以及借贷的资本账户仍然在中央的严格管理之下。目前中国近五分之一的贸易以人民币结算,而在2009年时比例还不到1%。中国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汇率风险,同时也挑战美元作为关键储备货币的地位。
如今,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以及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中的作用日趋增强,投资者纷纷寻求通过各种漏洞来绕开资本管制。中国政府始终严控投机性资本流动,但是根据人民币国际化方案,企业可以通过贸易结算的方式来跨境转移资金。一种方式是如果人民币稳步上升,可以从海外借入资金,转移回境内后从中国的高利率中获利。2013年年初,这样的套利交易加剧,一些公司伪造出口发票来将资金从香港转移回内地,导致出口数据被夸大。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余永定表示,“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是所有改革中最敏感和风险最高的领域。”余永定在7月份的《国际金融研究》上撰文称:“一旦中国废除资本管制,中国的金融体系将完全暴露在国际投机资本的强大炮火下。”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表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贸易顺差及直接投资达286亿美元,而各家银行购入了1592亿美元的外汇。但是,今年第二季度的形势急剧变化。贸易与投资总额飙升至943亿美元,而银行净购汇下降至290亿美元,意味着出现了653亿美元的净流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赵亚赟表示:“政府正在采取小规模改革措施来避免决策失误,因为处理不得当的话会引发经济泡沫。”
北京将推动渐进式的改革,而不是引发“大爆炸”,使得经济迈上增速较低但更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中央可以利用上海自贸区来测试货币改革,在确保没有负面影响后再推向全国。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家郭田勇(微博)表示:“我们不能为了人民币国际化就开放资本账目,必须要评估中国经济应对风险的能力。”(汉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