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5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理解房价“理性回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房价正在“理性回归”,大体可谓当前学界的一个共识。

  “回归”应该好理解,就是降价的另一个说法。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6月份的数据,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上月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5个、持平的有7个、上涨的有8个,基本是一个普跌的态势。中国指数研究院刚刚发布的7月百城房价指数也验证了这个态势:新建住宅平均价格已经连续第三个月下跌,环比6月,百城之中有76个城市下跌,24个上涨。而带有更明显信号意味的是,北上广等十个一线城市7月份全部环比下跌,且跌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那么“理性回归”又是什么意思?“理性回归”的相反意思自然是“非理性回归”,一般理解,一旦“回归”出现了“非理性”,基本就是一种断崖式下跌,或者恐慌式下跌。显然,这种“回归”杀伤力太大,无论是个人还是宏观经济都无法承受。

  但是,目前房价“回归”即便没有出现“非理性”,没有出现恐慌,却也大可称之为普遍紧张。明显的例证是,放松和取消限购的城市有燎原之势,截至8月4日,全国47个限购城市中,已有17个城市官方发文明确取消限购。虽然还有12个城市在咬牙坚持不放,可其余的那些却在“只做不说”。

  可以如此判读,与其说房价在“理性回归”,不如说各个地方政府在“理性”地防止出现“不理性回归”局面的发生。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些微的房价下跌还不至于引发地方政府大规模的救市,一旦趋势形成,地方政府会毫不犹豫地出手。如此判断并不完全从所谓的土地财政出发,而是缘由当前普遍的经济结构。无论是否愿意承认,地产完全是许多地方经济的绝对支柱产业。

  另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前不久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在我国家庭财产构成中,房产占据了绝对的比重。全国家庭平均财产中,房产占了74.7%,其中城镇约为80%,农村约为64%。

  可以想见,房产在家庭财产中占据这么大的比重,一旦出现“非理性下跌”会引发怎样的局面。事实上,虽然今年房价出现了所谓的“回归”,但就此判断房价拐头却仍有待观察。国家统计局6月份70个大中城市数据虽然环比上月呈现普跌态势,但就同比来看,价格下降的仅有1个,其余69个都依然在上涨。而百城指数的数据则显示,同比去年7月,今年7月住宅价格其实还上涨了4.72%。但分城市来看有些分化,其中48个城市上涨,52个城市下降。

  从宏观态势分析,所谓“理性回归”更多的是涨幅缩小;而在地方政府眼中,“理性回归”准确地看应该“理性地防止非理性回归”,而且我也相信,这种心态应该不仅仅地方政府独有。目前,北上广深等十个一线城市还没有明确表示放松限购,但如果房价再继续更为深入地“理性回归”,肯定有一半的一线城市会加入放松限购的行列。

  至于北上广深这几个城市,我无法断定它们是否会明确放松限购,毕竟它们的风向标意义更为强烈,几乎可以视为宏观政策的变动信号。但可以预料,“只做不说”一定会在它们中间出现。“理性回归”注定只能是在可控制、可承受之内的回归。

  与其说房价在“理性回归”,不如说各个地方政府在“理性”地防止出现“不理性回归”局面的发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1-8 21: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