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5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限贷令是防止房价泡沫崩溃最后底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限购令基本上已经被以“非市场经济手段”的名义取消掉了,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之后,人们将视线重新放在了限贷令。如此无底线地放松楼市政策,他们的根据楼市低迷以及房价下跌。他们所谓的楼市低迷是指没有出现日夜排队的现象,他们所谓的下跌是环比下跌,总而言之,没有暴涨就是低迷。


限购令限制了投机性需求,成为第一个被清除的障碍。各地从悄悄取消,到明目张胆地取消,甚至出现了“救市”的刺激措施。消息称,合肥限购解禁一周,市区备案量环比暴涨40%,还有些地方房地产投机行为重新被点燃。房价一年暴涨20%人们心里才算安定,一旦出现稍微低于去年的房价情况,就被视为楼市低迷。


无良经济学家祸害中国房地产的逻辑是因为限购令与限贷令不符合“市场经济”的逻辑,他们忽略的前提是这个“市场手段”背后却是纸币时代货币超发的现实。自从1970年代世界进入了纯粹纸币时代之后,全球每个几年就发生一次大危机,危机的根源就是货币超发对百姓财富的掠夺,超发的货币变成资产泡沫,从而不断摧残着全球经济。再说,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不是表面宣扬市场经济,背后做的是重商主义?从美国到英国,从欧盟到日本,哪一个国家实行的是纯粹市场经济?既然没有纯粹的市场经济,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学家们总是宣扬这样一种逻辑呢?


原因很简单,宣扬这种乌托邦或者强盗逻辑,是为了证明限购和限贷政策是一项不合理的政策,将房地产价格继续推向一个无法解决的泡沫绝境中。地方政府强烈的土地财政依赖症,让他们不仅仅有摧毁限购令决心,还有得陇望蜀的决心:他们下一个目标是要摧毁限贷令,为投机行为再撤掉一个屏障。限购令取消,他们说对市场没有效用,限贷令取消,他们说对市场没有多大影响。好不容易构建起来的防止投机行为的防线,就这样被摧毁了,中国房地产健康发展思路也已经被毁于一旦。


限购与限贷令其核心是阻止房地产投机行为,阻止房地产泡沫继续吹大,伤害实体经济以及房地产产业本身。限购令摧毁的是那些期望以房作为摇钱树的投机者,限贷令摧毁的是以信贷资金作为杠杆的投机者。这两类投机行为往往构成了过往房价泡沫生成的最核心力量。


客观地说,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确实失去了去年一下子上涨20%的热潮了,但是哪一个市场时时刻刻都要保持高潮状态呢?期望房地产时时刻刻都要别人排队去买,而且涨价之后还不容许别人还价状态,那才是畸形状态。宣传环比下降和成交量下滑,为取消两限政策提供舆论,误导百姓并祸害房地产市场。最近他们刻意渲染部分的“断供弃房”的案例,意思是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大危机正在来临,要警惕像美国那样因为断供而出现泡沫破裂,目的是论证当前救市政策的合理性与适当性。


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所谓断供案例,很多情况下是以前购房太多,如今生意不好做了,资金链出现了一些问题所致。例如,有中介分析,新江湾城板块的第一批业主中,有不少是从事钢材生意的福建商人,2011年左右在此置业,挑选的都是最好的房子,总价比较高,而由于生意上的资金流动需要,他们多为贷款买房,并且因为房屋总价高,贷款额度也非常之高,然而随着近两年钢材行业的衰败,其生意普遍难以维持,从而出现断供。除了该中介分析这种情况外,也有一些人的收入发生了改变,因为房价下跌采取的断供案例,毕竟是很少的。过去两三年,除了我们能够看到的温州和鄂尔多斯等热点城市外,很少出现房价真正下跌的城市。就温州和鄂尔多斯两个城市,作为投机失败和房价下跌案例,整天被提及。还有些人认为北京和上海房价不高,为了论证还举出了一些城市比北上广深还要高的城市,实在是有些过分了。


可以说,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底线就是限贷令。在房地产税收尚未完善难以遏制投机行为的背景下,撤销限贷令就是让楼市裸奔,让杠杆性操作投机继续放大,成为货币超发与百姓储蓄贬值的工具,从而让房地产泡沫继续吹大,从奔向那无解的深渊里。春江水暖鸭先知,现在很多开发商已经意识到了让房价泡沫继续吹大的危险,多次发出了警告,反倒是很多非开发商继续鼓吹那些祸害房地产政策,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1-1 17:0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