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给人一种高峻邈远的感觉,能见度提高,通透、明净、干爽。秋毫可以明察,秋水能够望穿,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一位旅居欧洲多年的朋友对我说:「每年到夏至那一天,我心里就会咯噔一下,因为白昼由盛而衰了。到秋分的那一天,心里又会咯噔一下,因为开始昼短夜长了。」一个微妙的时间节点,往往带给人们别样的心念。
夏、秋、冬的博弈转折
就在秋与夏在长江沿线胶着之时,冬已从青藏高原大本营悄然出山,并借助「外援」,在天山和大兴安岭将秋击溃,赢得两片「飞地」。冬的领地迅速扩至约188万平方公里。此时,夏的疆土只剩下约152万平方公里,仅为盛夏时代的1/4,在夏、秋、冬的「三足鼎立」中位居末席。由于有副热带高压这个「外部势力」的资助,并有气候变暖的「国际形势」,此时,夏之阵地易守难攻。
季节版图上的焦点:秋分前,主要是夏、秋间的纠纷,秋蚕食夏的领土;秋分后,主要是秋、冬间的争端,冬鲸吞秋的属地。
木犀热
秋分时节,南方往往依然暑热未消,还难以把每只秋老虎都关进笼子里。旧时,人们把这时的闷热天气,称为「木犀蒸」,闷热都被说得如此文雅。
以前在北京,我对于「木犀蒸」自是没有切身的感触,因为秋分时节,北京早已秋凉如水。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的音乐情境,正是出自云销雨霁的秋分时节。
记得唐代李贺有一句诗:「少年心事当拿云。」少年心性豪放,会有摘下云朵的想法。但仔细想来,「拿云」应该是与节气有关的技术活。卷云太远,纤细又轻薄,摘云仿佛只扯下了几片羽毛,没有摘云的仪式感和获得感。层云低垂着、铺展着,灰蒙蒙的,感觉脏兮兮的,有点像黑心棉,估计有精神洁癖的少年不屑去摘。「乌头风、白头雨」的积雨云,像恐怖片似的,少年就别摘了,电闪雷鸣的,多危险啊。春季风太大,流云不容易摘。冬季天太冷,摘到的可能是一手「雪糕」。还是摘秋天「白云满地无人扫」的淡积云吧,高洁、雅致。而且秋分「雷始收声」,雷公、电母一般也不会搅局。 图|网络 「秋天来得早,云彩质量好;赶紧摘几朵,回家做棉袄。」
夏季,要么是「自我拔高」的积雨云,黑云翻墨、惊雷震天、白雨跳珠;要么是「平铺直叙」的层(积)云,沉沉地密布着,整个天空都不会显示,雨下得拖泥带水。避之不及,怎会有看云的心情?!
「二八月,乱穿衣」,乱穿衣的时节看巧云。
与大暑时相比,北京秋分时节的总云量减少了44%,低云量更是减少了65%。秋分时节,至少在整个秋季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的那种中高云在总云量中占比最高的时候。由夏到秋,阴沉到非黑即灰的低云,在秋分时确实是最少的。白云的比例提高了,但总量还是略显紧俏。
即使到了秋分时节,广州也不敢说是残暑已消,因为一般要到霜降时节才能步入秋季,所以云依然体现着夏天的容颜。与大暑时相比,广州在秋分时节的总云量减少8%,但低云量并未减少,所以「秋分白云多」之说并不适合广州。广州要到小雪节气,低云才会降至最少。显然,只是简单的一句「秋分白云多」,并不能放之各地而皆准。
古人对于秋分物候的描述是: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从春分时节的「雷乃发声」,到秋分时节的「雷始收声」,历时半年的「雷人」季节就此终结。
立春时节「蛰虫始振」,尚未春暖便蠢蠢欲动。秋分时节「蛰虫坯户」,尚未秋寒便封塞巢穴,它们对于时令的预见力可谓天赋。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如秋云。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诗经》有云:「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上朵朵白云飘舞,甘露惠及草木。 图|网络 农历八月的雨,被称为「豆花雨」,「里俗以八月雨为豆花雨」。农历八月雨后一层秋凉,花事稀落,而豆花独开,「一城秋雨豆花凉」。
猎猎西风,古时又被称为「阊阖风」,阊乃倡,阖乃合,秋风提示着人们需要开始倡导闭藏了。「金风渐起,嘶柳鸣旌,家家整缉秋衣,砧杵之声远近相接。教场演武开操,觱篥鸣于城角。更有檐前铁马,砌下寒蛩,晨起市潮,声达户牖。此城阙之秋声也。」可见,所谓的秋声,既包括自然的秋声,也包括人文的秋声。人文的秋声,更具有时代的独特印记。
云由浓到淡,草木由密到疏,少了繁花缛叶。「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天与地,都在做着减法,都开始变得简约和静谧。
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巴山夜雨涨秋池。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当然,深秋时节,雾霾也会渐渐增多。「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但古时候往往是清新、单纯的雾气,现代的雾已很难那般清新、单纯了。
疏朗时节,快意秋分。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来源:腾讯文化 宋英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