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1504|回复: 0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在时间的脚步中感悟诗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 22:07 |阅读模式
昨天的朋友圈,大家都在晒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内容,“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历代流传的《二十四节气歌》转眼成了热门歌谣。此前,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W020161202271515697763.jpg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几千年来,中国人用“二十四节气”指导着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申报文本认为,“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通过观察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而制定,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指南,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甚至成为中国文化深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成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目前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该台副研究员成灼向记者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学原理:“中国古代实行阴阳历,阴历的依据是地球与月亮的位置关系,阳历的依据则是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的一部分,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圆形,古人将之称作‘黄道’,并把黄道分为24份,每15度就是一个节气”。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就有二十四节气的记载,所有的名称都与今天一样,这就表明至少在西汉,中国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今天,因为天文学的发达,人类已经可以很精确计算二十四节气。成灼透露:“每年的二十四节气都提前一年公布,时间误差可以控制到一秒钟以内,目前,紫台制定的农历颁行标准正在国家标准委审核,其中就规定,手机、网站或日历上标注的二十四节气,时间误差不能超过一分钟。”
  
中国千百年来以农业立国,直到今天人们仍然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才林表示,二十四节气是先人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智慧,虽然历史上会出现一些极端气候,但是现在全国的农业生产仍然在二十四节气的框架内运作。“节气与农业最直观的联系就是各种农谚,比如‘梅种芝麻莳种豆’,说的是进入梅雨季节要种芝麻,莳是插秧,插秧的时候就该种豆了。比如‘芒种芒种样样都种’,是指多数作物都要在芒种之前种下,否则就容易耽误农时。再比如‘霜降一齐倒’,是说霜降后要抓紧收割水稻。不仅如此,节气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就是指白露之后不能打赤膊,寒露之后不能再赤脚,人们要根据节气的变化增减衣服。再比如清明要吃青团子,立秋要吃西瓜叫‘啃秋’,而冬至时人们会吃饺子或汤圆。”
  
在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看来,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时间框架的一部分。虽然外国也有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这样的划分,但是能再细分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使生产生活与自然结合得如此紧密的,只有中国人,而这对于人们的文化认同和国家凝聚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城市里的人与农业相距遥远,那么我们还需要节气吗?“遵循什么样的时间框架,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现在按星期来安排工作和生活,其实这是工业化的产物,是一种机械而单调的生活节奏”,刘魁立认为,“节气是依据大自然的变化制定的,会更加丰富多彩,因此人们要回归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就需要在生活中加入像节气这样的时间框架。现代人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漠视自然已经太久,而要了解自然,节气作为一个时间尺度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南京作家申赋渔的笔下,二十四节气是一幅幅诗意的生活画卷,是一种哲学式的生活艺术。2011年,他的《光阴——中国人的节气》出版,他通过节气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和天地、神灵还有他人的相处之道。身在巴黎的他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我小时候生活在苏北乡下,每年立春是最开心的,大人们用泥土堆成牛的形状,用柳条抽打后带一点泥土回家,祈求风调雨顺,孩子们则抓起泥巴互相掷,回到家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炸春卷。老家有句话‘立春三天赤脚跟’,意思是立春后很快就可以赤脚走路,离开苦寒的冬天,脱掉鼓鼓囊囊的棉袄棉裤,在春天奔跑玩耍,就像解放了一样。”
  
在他的笔下,每隔十五天都有不同的花在开放等着人们欣赏,不同的食物等着人们品尝,不同的仪式比如祭祖、祭神等着人们郑重地举行,人就这样在天地和自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感慨,“现代社会物质更丰富了,但生活却一成不变,以至于人们往往感慨不知不觉一年就过去了,而和着节气的节拍,生活的变化和时间的流转会更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他认为节气的美是太阳赐予的,因此在《光阴——中国人的节气》一书的英文版中,他所使用的副题就是“太阳的脚步”。
  
记者 王宏伟

来源: 新华日报 中国青年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4-3-28 21:3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