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6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教与和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00: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和平,无时不为世人所渴盼,它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宁静祥和、没有战争的理想社会状态。而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从根本上来说,佛教与和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佛教是和平的永远向导,和平是佛教的外在体现!
佛教与和平 - 万达广场社区 - 81e05ef8ffba4125ada261846912a81d20170102154631.jpg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佛陀降诞人间,那时的古印度由多个小国家组成,并且纷争频繁。佛陀洞察了人世间的烦恼与痛苦,透视一切所知的境界,圆证缘起性空的真实,悟得无上菩提。之后,佛陀与诸多弟子四处弘扬佛法,劝人远离争斗,广行善道,亲近善法,息灭一切战争,使得当时不安定的社会环境得以平和,不协调的社会关系得以顺畅,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只要翻开佛经,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就有很多,譬如佛陀阻止阿阇世王的侵略战争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再看印度历史上,大家或许还记得阿育王的故事。在阿育王统治的28年中,是印度充满灾难的历史中最为光明的一段时期。阿育王当初是想继承祖父的遗志,完全征服印度半岛。他曾入侵马德拉斯东岸的羯陵伽。公元前255年,他的军事胜利反而使他感到战争的残酷和恐怖,这是战胜者中绝无仅有的。于是,他决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此,他放弃了战争,积极采纳了佛陀所教诲的“对整个世界施以无限的仁慈心,无论在高处、低处或地平处,不受阻挠,不怀仇恨,不报敌意”的崇高和平主义的教义,宣称今后要向世界弘扬佛教慈悲的精神与和平主义的思想。从那时起,阿育王派出去的已不再是浴血奋战的士兵,而是弘传佛陀慈悲思想的佛教徒。回首往事,我们深深地感到佛陀伟大精神的魅力所在。佛教也因阿育王的信奉和倡导而广为流传。更重要的一点是,佛教在人们心灵中埋下了一颗慈悲、善良与和平的美好种子。

佛教是热爱和平的宗教。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是一体同心、平等不二的。佛教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为根本,以息灭贪、嗔、痴,破除我执为途径,以利乐有情、庄严国土为目的。佛教希望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帮助,反对贪婪、歧视和仇杀。佛教这种超越国界的以世界为本位的平等慈悲精神,是人类文明史上永远值得我们珍惜的宝贵财富。

而佛教这种平等、宽容、慈悲的精神,正是源于佛教所特有的戒律。佛教的戒、定、慧又称“三无漏学”,它是统摄所有佛教修行内容的总纲,概括了佛教的全部教义,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以至究竟之解脱。三学以戒为首,戒为一切修学之前提。诚如佛陀临入灭前,对弟子留下的伟大遗教:“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戒律,对每一个佛教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为重要的是,佛教的戒律含摄了和平的内在义理,它是解决一切矛盾和斗争的至上法宝。

佛教戒律有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居士五戒等多个种类,皆因人、因地不同而有异,不管人们如何去划分,但戒律的精神、如来制定戒律的本怀终究不会改变,那就是要求佛弟子人人都必须清净自心、去恶行善、修身证悟,或者用一句话来总括戒律的精神主旨——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试想,若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学习佛法,行持戒律,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要求来指导日常的生活,社会怎能不安定,何愁人类不会和平。戒律虽有出家戒、在家戒的条文不同,但它所体现的内涵却是一致的,都反映了人类一个共同的愿望——和平!

要想让全世界的人们都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里,首先必须要让每一个人的心里拥有和平,这才是和平的源头。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沉溺于财、色、名、食、睡的享乐而不知出离,贪、嗔、痴“三毒”无时无刻不毒害着自己的身心而不觉,内心的矛盾、痛苦、欲望、斗争让多数人无可奈何。殊不知,我们的敌人是我们自己,因为心里充满斗争的人总是无法战胜自己。人类内心的无明烦恼“贪、嗔、痴”才是我们真正的冤家对头,我们要用持戒的力量和功德来远离它、战胜它,最终使自己的内心深处永远保持一片和平与宁静。

当然,佛教所提倡的和平,更表现在大乘菩萨“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思想上。这在每一个佛教徒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具体的体现。譬如,中国寺院僧人的朝暮课诵,就是时刻警醒佛弟子当勤精进,勇猛修行,常念众生苦;而且课诵的全部内容不离经咒——为天下芸芸苍生而诵念、而祈祷,希望他们都能远离灾难,生活在团结、和平的环境中,早日离苦得乐。同时每天在用斋之前,佛弟子们也都不忘为世上一切的众生祈福消灾,祝愿他们亲近佛法,同沾法喜,共享安乐,六时吉祥。乃至礼佛、坐禅、拜忏、念佛等日常佛事,也无一不体现着佛弟子的慈悲与智慧。应该说,我们所有的修行,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正如每天必须念诵的那段偈文:“三途八难俱离苦,四恩三有尽沾恩,国界安宁兵革销,风调雨顺民安乐……”这,正是所有佛教徒的美好心愿——和平!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自古至今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充满了腥风血雨的残酷斗争。国家与国家、种族与种族、宗教与宗教、党派与党派之间的争斗几乎一天都未停息过。每天都有人死于因贪婪、仇恨而引发的暴力、恐怖和战争。作为爱好和平、慈悲济世的佛教徒,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我们反对战争,主张用佛陀的慈悲、平等、忍让、宽容的思想来化解一切的争端与纠纷。当家园被毁、亲人被害,其结果自然是激起更大的仇恨。冤怨相报,无休无止啊!世界的和平,以及人们原本拥有的幸福和安宁,被枪弹和炸药撕得粉碎,而这一切又都无法逃脱佛教的善恶因果报应。在此,让我们重温与牢记伟大佛陀的教诲:“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

进入新世纪,我们依然处于一个不安定的时代,种族歧视、民族矛盾、国家纷争继续存在,化学武器、核战争的威胁依然像魔影一样缠绕着人们的心灵。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激烈的生存竞争环境,使人们的心灵充满着骚动与不安,人们正失去宁静、理智与自控。在这种情况下,人类迫切地需要佛法作精神指导。佛教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的心灵安宅。人们只有通过修习佛法,重视戒律,息灭心中的“贪、嗔、痴”等烦恼之火,做到心平气和,才能实现家庭的平静;家庭平静了,国家才能平静;国家平静了,世界才能和平。

(来源:灵隐寺)

本文来源:网易佛学 作者:观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16 16:5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