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新冠肺炎的疫情让全国人民揪心不已,各省市区守望相助、共抗疫情的同时,很多国家也对中国进行了援助。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日本,更是用一批批急需医用物资,和"又美又有力量"的古诗词,刷爆中国人民的好感。
© SEAN你会不会读
还喜提了好几热搜,以至于有人质疑日本买热搜。
关于上不上热搜这事:
首先,不管是低调的“钢铁直男”俄罗斯,“铁憨憨”巴基斯坦,还是捐款又暖心的日本,每一个对我们伸出援手的国家,我们都应给予感谢。
其次,这次的日本,确实做得没话说,该夸得夸,该谢得谢谢。
下面,不吹不黑,我们来谈谈这次日本,为什么这么拉好感。
01
疫情发生后
第一时间支援物资
不得不说,武汉疫情爆发后,日本的反应,是非常快速的。
早在1月23日,日本首相安倍就公开表示,要全力支持中国抗击疫情。
而当疫情全面爆发,国内医疗物资告急之际,
大年初一(1月25日),日本民间向中国捐赠了100万只口罩,这是第一批来自国外的支援物资。
4天后,日本政府又 运来了紧急援助物资,包括:
1万5千个口罩,5万双手套、
8千副防护眼镜、50套防护服套装、
2千个医用外科口罩。
日本撤侨时,也随机装满了数吨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救援物资。
防护服不够?那就再捐10万套。
2月10日,日本自民党还宣布将在党内,募集资金支援中国抗击疫情, 每个议员出5000日元, 总共将筹集200万日元。
自民党的干事长二阶俊博表示:
“邻居遇到困难,帮助是理所当然。”
此外,日本各个友好城市,也纷纷向中国伸出援手。
大分市,向武汉捐3万只口罩;
东京,向湖北捐赠了专用防护服2万件;
广岛,向四川捐赠了8万个口罩;
取县境港市、滋贺县东近江市、
北海道苫小牧市、秋田县由利本庄市、
鹿儿岛县萨摩川内市,
也分别向对应的中国友好城市捐助医疗物资。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市面上的口罩70%左右都在中国生产,加上日本本土也有感染者,日本国内的口罩其实也十分紧缺。
而这也不是日本第一次雪中送炭,刷足好感度了。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日本救援队是震后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外国专业救援队。
2003年SARS疫情肆虐时,日本向中国提供医疗物资和资金,并派遣专家组紧急医疗支援缓解疫情。
更早的,还有始建于1984年的中日友好医院,由日本政府出资164亿日元建造。
02
不歧视、不排华
舆论声援中国
在疫情爆发后,国外出现了一些极端的歧视性言论,新冠肺炎,甚至被一些人叫做“中国病毒”。
海外华人、亚裔被歧视,海外留学生被疏离,Uber司机拒载华人,甚至出现德国华人当街被殴打的恶性事件。
丹麦媒体《日德兰邮报》刊登了辱华漫画,并拒绝道歉。
而此次的日本,无论是民众,还是政府的态度,都让我们倍感暖心。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官员在记者会上, 就呼吁大家不要被“妖言惑众”, 表示“坏的是病毒,而绝非是人”。
相比于某些国家漫画的冷嘲热讽,日本专家在电视节目中,高度肯定了中国对疫情防控的努力和成果。
而日本学校,也给学生家长写信,教育孩子们不要带着恶意去谈论中国武汉。
“随着信息在新闻和网络上的不断扩散,
产生言论上的不平等对待,
请各位家长和孩子说起此事时,
要从培养孩子的正确人权意识出发, 注意言行!”
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也不难理解,日本的小学生,为什么会自发向武汉捐赠口罩。
03
日本民众真诚的鼓励和帮助令人温暖
而此次日本最圈好感的一点,是日本从政府到民间对中国的鼓励,和声援行动。
疫情爆发初期,日本便利店就自降口罩价格;有商家甚至免费提供口罩给中国游客。
很多街道,挂起了为武汉加油的中文横幅,比如大阪的道顿堀商业区。
日本涉谷也用街头地标大屏幕,为中国加油。
东京的晴空塔,专门亮灯为中国祈愿。
蓝色象征:“愿疫情早日平息”,
红色的灯光象征:“为中国加油打气”。
北海道的函馆,也在元宵夜举办点灯活动,灯笼写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而来自日本友好人士的暖心祝福,更是让人即使远隔千里,依然觉得心里暖暖的!
96岁的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写书法为武汉加油。
东京都知事小池女士,举“雪中送炭”字牌 为中国加油。
神奈川县的寺庙的僧侣和信徒们 ,自发组织祈祷会为武汉祈福。
日本画家miyagi yukari作画,为武汉加油。
日本的Castle Tintagel俱乐部也为中国人民加油。
东京池袋西口公园的灯会上,一位身着中式旗袍、为武汉募捐的日本女孩,更是令无数人感动。
她说,“我觉得中国是一个温暖的国家,我想快点儿去武汉看樱花, 武汉加油!”
日本北海道千岁市的市民,拿着中国国旗为中国加油的视频,也是令人动容不已。
他们说:“因为中国曾帮助过我们,所以我们想要回报他们”。
而除夕夜那天,日本年轻人在视频弹幕网站上,收看中国的春晚时,当春晚播放到抗击疫情时,日本网友齐刷刷地刷起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弹幕。
而在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日本人民的善意表达感谢后,一些日本网友再次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为中国加油。
善意不分大小, 只要是善意,就该被珍惜。
04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刷屏背后
那些日本提醒我们的事
日本捐赠的物资上,贴着的诗句,最近更是刷屏了很多人的朋友圈。
尤其是这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
(虽然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但是我们的心意是相同的。)
这句话暗含了鉴真东渡日本的故事,让人惊艳不已。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谁说没有战衣?我与你同穿一件战袍。
(我与你并肩作战,生死与共)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们是患难与共的兄弟。)
而富山县向辽宁捐赠的物资,则用了: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把两个城市的名字写了进去,令人拍案叫绝。
这句“崎岖路,长情在”,则藏进了捐赠城市长崎的名字。
这些诗句,在这个艰难的时候,给人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有人调侃说,看到这些诗句,就觉得“我们好土啊,只会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但其实吧,无论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还是“武汉加油”,语句并没有优劣高低之分。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很美。
“武汉加油”,也很有力量。
不同语境用不同的语句罢了。
那我们读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时候,为什么会被震撼到呢?
因为惋惜。
就像六神磊磊说的那样,“我们的语言不是花底裤、素底裤的问题,是没底裤的问题。”
通俗的时候可以很通俗,但要雅的时候,却发现肚子里没墨水。
日本写的这些诗句,恰恰提醒了我们:
我们的汉语,原来是这么美啊。
有些人可能会以为,日本写这些诗句,是为了贴近中国民众,特意查资料写的。
但其实,日本比我们想象的要喜欢唐诗宋词,这样的诗句,他们能信手拈来、脱口而出。
日本的小学生,会朗读并默写唐诗宋词。他们知道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大诗人,也知道寒山拾得这种冷门诗人。
虽然我们的学生也会背诵唐诗宋词,但有多少是出于爱好呢?
日本人对唐诗宋词喜爱到什么程度呢?
去过日本的朋友可能知道,日本有很多以“寒山”(唐代诗僧)为名字的料理店和清酒。
在东京,还有座仿造苏州寒山寺的“寒山寺”,附近的溪谷还有座“枫桥”,寺庙山间有块“枫桥夜泊”的诗碑。
而不止是诗词,如果你去日本,你会发现,中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在日本,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唐代的木结构建筑。
有句话就这么说,如果你想看唐宋时的中国,请去日本;日本的京都不是长安,但它是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的盛唐。
京都本愿寺
京都本愿寺
而起源于中国的“匠人精神”,也在日本得到了传承。
日本的金刚组,千年来只做一项业务,那就是建造、修缮寺院,至今仍坚持手工打磨寺庙的大梁、立柱、雕花和楔子。
截至2019年,全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竟达26000+家之多,还有7家是千年老店。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
日本的国服和服,是由中国的汉服发展而来。
今天,每个日本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和服,他们会在参加祭典的时候穿上传统的浴衣;日本女星在走国际红毯的时候,也会选择和服。
日本女星松隆子走奥斯卡红毯
日本有1100+种传统色,至今还保留了400多个,并且运用于日本的艺术中。
而起源于中国的漆器,传入日本后,在技艺上不断改良和突破,成了日本的代名词——"japan"的意思就是“漆器”。
中国曾拥的很多璀璨的文化,在一些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被人遗忘,但我们却能看到它以另外一种形式在日本,继续闪耀下去。
或许,这就是这次日本写的诗句,震撼我们的原因。
它引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一些思考。
近年来,我们有备受好评的《中国诗词大会》,运用了中国色的热播剧《延禧攻略》,还有越来越火的汉服潮。
或许这些,还远远不够。
但“传统是需要很长时间慢慢建造起来的,就算是很小的一步,也会在历史上留下确实的痕迹。”
《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我们要感谢日本对我们的援助,感谢日本人民对我们的鼓励和祝福,也感谢他们对我们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些提醒。
最后,希望疫情可以快点结束,期待樱花盛开的日本和武汉,可以“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