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8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涅槃原来有四种,并不是浴火重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17: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昔日,诗人郭沫若一首脍炙人口的《凤凰涅槃》,让人们在“涅槃”与“浴火重生”之间划上了等号。但在佛教中,涅槃的意义,却与“浴火重生”大相径庭。
涅槃原来有四种,并不是浴火重生 - 万达广场社区 - 3fb19d68b0dd46f0a713a83e9e99d65520170522222727.jpg
涅槃,指的是灭生死、灭烦恼,从而达到解脱无为的境界,即不生不灭。

“涅槃”的汉译为“圆寂”,“圆寂”一词的产生极有讲究——功德圆满是谓圆,业障灭尽谓之寂。涅槃,是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佛教认为,众生所有的行为、语言和意念都会招致业报,行善就会得到善报,作恶就要承受恶果。而得到了善恶报应的众生,又会在新的生命活动中造作新的业,导致新的报应。众生就是这样在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六道之中轮回不息。在六道中轮回的众生,具有无尽的痛苦和烦恼。

众生一切烦恼的根源,在于有欲望,而欲望的产生,直接源于人的无知。

所以,人们只有摆脱了无知,才能从根本上去除欲望和痛苦,跳出六道轮回之外,进入一种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不生不灭、永恒寂静的涅槃境界。
关于涅槃含义的解说,小乘经论认为有“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两种,而大乘学者认为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和“无住处涅槃”共四种。

有余涅槃,指的是涅槃后仍存有不彻底的心念,是罗汉的境界。一个修行者证得了阿罗汉果,则业报之因已尽,而身体仍然存在,要受世间风雨、饥饿等痛苦,故曰有余涅槃。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后,摆脱了烦恼,达到了涅槃的境界,但身体尚在,这也属于有余涅槃的范畴。

若肉身已死,断绝了一切想念,则一切果报也就完全不存在了,这样就得到了无余涅槃。无余涅槃是佛的境界,释迦牟尼佛虽然早已证得无上菩提,但在80岁时,于娑罗树下入灭,方才进入了无余涅槃。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指的是一切有情平等共有的真如法性。真如是一切现象的本质,故称自性,真如不生不灭,本来寂静,一切有情平等共有,有情虽有圣凡的分别,但本具的真如法性无异。真如和一切法相既非一亦非异,但都只能凭圣者的内证,并非语言文字和思想概念就能描述,本性寂静,故称涅槃。

无住处涅槃,即是虽然已经断除了烦恼障,但是尚未能断除所知障,所以仍然有法执,不住生死而住涅槃。大智大悲时常并起,由于大智所以超脱烦恼;由于大悲所以不舍众生。本体虽然寂静,大用却能无边,所以能够利乐众生,尽未来际。

本文来源:网易佛学 作者:广州光孝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10-29 10: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