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网-万达广场社区-全球最劲爆的达人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入住
查看: 7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欲望相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其实是走这一条简单道路的前提:你要先承认自己怯弱下劣,这条易行道就向你打开了。如果你不承认,认为自己很有能耐,就只剩下比较艰难的道路可走了。

有两种修行人,一种是信愿增上的,一种是智慧增上的(或者加上慈悲增上为三种)。实际上,每个人都既有信愿,又有智慧,又有慈悲,只是各人有所偏重。如果智慧多信愿少,就要走一条比较苦的道路,因为在见道之前,第一阿僧祇劫里,修行者的智慧是有瑕疵的,是要靠胜解力(信愿)修行的。或者信愿多智慧少,也要走一条比较苦的道路,因为容易走错迂回。

以我个人的理解,当修行者的信愿和智慧均等增长时,就可以走在快乐的道路上。这就意味着,你的信愿刚好支持你的智慧,你的智慧又恰好引导你的信愿,二者谁也不拖谁的后腿。相信一分,践行一分,就思考一分,透彻一分。这样,就能永远欣快欢喜地往前走,不犹疑,不退堕。

很多人的问题是,他只相信一分,践行一分,就已经忍不住去思虑十分的境界了。这种只能叫思虑,不能叫思考。就好比你担心明年的今天会不会下雨,无论你再怎么担心,对事情不会有帮助。因为践行不到,现有的智慧不足以支撑他理解更深刻复杂的问题,但他又不肯老老实实解决眼前的困境,好高骛远,就一定会因此生疑、生惑、生苦,退堕。

这也是为什么龙树要强调,这种易行道不是向“大人志干”开放的。表面上看,龙树好像是在批评“怯弱下劣”之人,表彰“志干大人”,实际上,也是在点明进入易行道的根机因缘。当一个人好高骛远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了“志干大人”,就和易行道不相应了。

善导大师把这个前提叫做“机深信”,又抉发了易行道的内涵,完善了净土教的根本教义。龙树《十住毗婆沙论》说:“求阿惟越致地者,非但忆念、称名、礼敬而已,复应于诸佛所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到了善导大师,尤重称名,而将“忏悔、劝请、随喜、回向”的意义统摄在“称名”之中。我想,这也许有避免修行者践行一分却思虑十分的意思吧,那样,就又从易行道滑入了难行道。

由此,六度万行的复杂,在修行人愿意谦卑地承认自力不足为恃的时候,就可以收摄落脚到一招“老实念佛”上来了。

本文来源:王路 作者:王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万达广场社区无关。其原创性或转载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有任何问题或侵权行为请联系:http://www.wandaclub.cc/ 处理,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或相关主体致最深歉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触屏版|万达广场社区_达人网 ( 京ICP备120020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31号 )

GMT+8, 2025-9-28 06:3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